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养分功能的植物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组织名称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主要结构特征或功能 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 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营养组织 用合成有机物 【详解】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故选A。【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即可正确解答,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掌握。 2.有性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 ) A.2N→2N→2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详解】
亲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如图所示:
B.N→N→N
C.N→2N→N
D.2N→N→2N
B.机械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
因此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2N→N→2N。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3.2018年8月3日—15日,中国接连发现3起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非洲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患病的传染源
B.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非洲猪瘟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
D.猪瘟病毒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高温30分钟就可将其杀灭。它只是传染给猪、野猪以及它们的家族成员,根本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
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非洲猪瘟病毒是引起猪患病的病原体,A错误。 B.患病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健康猪与它们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B正确。 C.“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猪(感染猪瘟的猪)。病原体是由滤过性病毒,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因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C正确。
D.非洲猪瘟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也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的高温,30分钟就可以将猪瘟病毒杀灭。人吃了这种猪肉,对人类也不会造成危害,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传染病的环节和预防措施认真分析答题。
4.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详解】
A、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土壤中的无机盐,而不是水分的多少,故A错误。
B、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因此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实验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
C、土壤中含有无机盐,因此,土壤浸出液可以为植物提供无机盐。选项C正确。 D、本实验中无法确定土壤浸出液的成分,因此,不能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5.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历程之一是从水生到陆生 B.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
C.原始地球不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D.古人类学会用火烧烤食物有利于脑的发育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的历程之一是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B正确;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古人类用火烧烤食物,改善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正确。
6.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残废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 ) A.一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利于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A
7.按照以下动物的所属分类类群,把它们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正确排序( ) A.蝴蝶、鱼、雨蛙、虎 B.蝴蝶、雨蛙、鱼、虎 C.鱼、蝴蝶、雨蛙、虎 D.鱼、雨蛙、蝴蝶、虎 【答案】A
【解析】蝴蝶是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鱼属于鱼类,雨蛙是两栖动物,虎是哺乳动物,所以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为蝴蝶、鱼、雨蛙、虎。
8.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详解】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红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致。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9.将馒头放入冰箱中,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主要原因是冰箱中 A.没有细菌和真菌
B.温度低,细菌和真菌全被冻死 C.防止水分散失
D.温度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繁殖生长速度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