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抵债资产 (一)取得时
借:抵债资产(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原贷款已计提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如为贷方差额) 贷:贷款(已减值)
应交税费(接受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资产减值损失(如为借方差额,但以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限) 利息收入(转销资产减值准备后,如为借方差额,按应计算利息) 如为抵、质押贷款,同时登记表外科目,贷:抵押及质押物品价值 如有应收未收利息,同时登记表外科目,贷:表外应收利息 (二)保管期间,发生的收支 借:存放同业款项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存放同业款项等 (三)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的金额做相反会计分录 (四)处置抵债资产
借:存放同业款项或相关科目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取得及处置损失(如为贷方差额时) 贷:抵债资产
应交税费(处置时发生的税费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如为借方差额,但以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 营业外收入—抵债资产处置收益(如为借方差额) (五)抵债资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使用 借:固定资产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贷:抵债资产
(六)抵债资产盘亏、毁损 借: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抵债资产取得及处置损失 贷:抵债资产
二十四、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恢复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 —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五)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实际收到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原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
—应计利息) 资产减值损失(价值恢复部分)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二十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含交易费用),也可在贷方)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公允价值下降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资产负债表日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减记的金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 (五)减值损失的转回
1.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务工具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2.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权益工具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六)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七)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八)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二十六、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转让非现金资产计提的准备)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转让非现金资产累计摊销额)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不足冲减的调整其他留存收益。如为借方差额,本科目在贷方)
贷:存放同业款项等
无形资产等(转让非现金资产账面余额)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资产及承担债务等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转让非现金资产计提的准备)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转让非现金资产累计摊销额) 贷:存放同业款项
无形资产等(转让非现金资产账面余额) 现金等(交易费用等)
营业外收入(差额,如为贷方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 2.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1)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购买价款及相关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应收股利(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存放同业款项等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贷:实收资本(面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溢价不足的,应冲减其他留存收益) 贷:存放同业款项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贷:实收资本(面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按持股比例计算的现金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累计分配超过投资后到上年末止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部分) 投资收益(差额)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1)初始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差额部分) 贷:营业外收入 (2)损益调整的确认
①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按持股比例确认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②被投资单位经营亏损,按持股比例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本项最多使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0) 长期应收款(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 预计负债(预计将来承担的额外损失弥补义务金额) (3)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确认
借:应收股利(按持股比例应享有的份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