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学案2教师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3:33: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送别诗鉴赏

五、送别诗 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傍晚、月夜、长亭、渡口、古道、南浦、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行舟、笛声、远山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安慰与

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孤寂、悲伤之情;自叹身世、命运等。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二、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2、(06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

营造了开阔的意境,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二、感受高考:

1、(07江苏卷)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总结反思 2、(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六、思乡怀远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远方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当包含在此类诗中。 【思想内容】:

羁旅行役: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及家园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以及宦海仕途的沉浮颠沛。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闺怨诗: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4.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 【艺术手法】:

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对比等。

常见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鸡鸣、车铎、板桥、山路、落日、秋风、孤帆等。 ? 【考查重点】:

分析作者思乡怀人的原由;作者因事因景引发的所思所感;鉴赏作者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 【课堂练习】 1、《菩萨蛮》温庭筠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学案2教师用 的文档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学案2教师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du852nrr33ef8l93tt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