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对某些药物敏感
97.对特意性投射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丘脑的神经元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部位 B. 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是专一的,可产生特异性感觉 C.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D. 在脑干中经过多突触联系再投射到丘脑 E. 躯体四肢的感觉投射到对侧大脑皮质
98.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 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 E.死亡
99.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不包括 A.维持平衡 B.调节肌紧张 C.协调随意运动 D.直接控制精细运动 E.以上都不对
100.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躯体运动的特征不包括
A.具有精确的定位 B.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皮质运动区主要引起少数个别肌肉收缩 D.刺激皮质运动区可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活动 E.左半球运动区支配右侧躯体运动 102.下列对激素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血液中含量极微但却有高度生物活性 B.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浓度相当稳定 C.激素过多或过少可出现疾病 D.与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不足也可出现疾病
E.激素本身可给靶细胞提供能量 103.产生降钙素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肾上腺髓质 C.肾上腺皮质 D.胰岛 E.甲状旁腺
104.产生肾上腺素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肾上腺髓质 C.肾上腺皮质 D.交感神经末梢 E.甲状旁腺
105.产生胰高血糖素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肾上腺髓质 C.肾上腺皮质 D.胰岛 E.甲状旁腺
106.下列哪些物质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原料 A.碘 B.铁 C.镁 C.钠 E.钙
107.幼儿期甲状腺功能不足可导致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E.糖尿病
D.尿崩症
108.幼儿期生长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尿崩症 E.糖尿病
109.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尿崩症 E.糖尿病
110.甲状腺旁素的生理作用是 A.升高血钙 B.降低血钙 C.升高血糖 D.降低血糖 E.升高血纳
111.降钙素的生理作用是
A.升高血钙 B.降低血钙 C.升高血糖 D.降低血糖 E.升高血纳
112.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是
A.血钙浓度升高 B.血钙浓度降低 C.血糖浓度升高 C.血糖浓度降低 E.血 K+浓度升高
113.胰岛素由何种细胞所分泌 A.A 细胞 B.B 细胞 C.D 细胞 D.PP 细胞 E.D1 细胞
114.胰高血糖素由何种细胞所分泌 A.A 细胞 B.B 细胞 C.D 细胞 D.PP 细胞 E.D1 细胞
115.肾上腺皮质的作用不包括
A.分泌盐皮质激素 B.分泌糖皮质激素 C.分泌微量性激素 D.分泌肾上腺素 116.促进成熟卵泡排卵的是 A.孕激素高峰 B.黄体生成素 C.雌激素第一个高峰 D..雌激素第二个高峰 E.卵泡雌激素高峰
117.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是: ( )
A 体液调节 B 自身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118. 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较,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神经调节发生快 B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 C 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广 D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 E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19.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 排尿反射 B 减压反射 C 分娩 D 血液凝固 E 以上都不是 12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 )
A 减压反射 B 排尿反射 C 体温调节 D 血糖浓度调节 E 心室异长自身调节 121. 可兴奋细胞包括: (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 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 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122. 关于负反馈,错误的是: ( )
A 属于自动控制系统 B 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C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 起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E 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123.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 )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
12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
A Na+
B K+
C Ca2+
127.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28. 细胞膜内外正常 Na+和 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 膜安静时 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 Na+ -K+泵的作用 E 膜上 Na+ -K+泵和 Ca2+泵的共同作用 129.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132. 安静时细胞膜内 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 133.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 135.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136.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小节 138.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 139.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 142.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 Cl- )
E Mg2+
143.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44.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46. 神经肌肉接头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 )
A 磷酸二脂酶 B ATP 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胆碱脂酶 E 脂肪酶 151.神经-肌肉接头的处的化学递质是: (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152.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153.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 ATP 酶 D 糖蛋白 161. 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哪一项特征: ( )
A 生理完整性 B 绝缘性 C 双向传导性 D 相对不疲劳性 162. 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 )
A 突触前抑制 B 去极化抑制 C 外周性抑制 D 突触后抑制 163. 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 舒张期大于收缩期 B 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 房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D 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而言 E 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165.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 ( )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C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 D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E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169. 心输出量是指: ( )
A 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 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D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 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172. 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 )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4 期末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 阈电位水平 E 0 期去极化速度 173. 某人的心率为 75 次/分钟,该人的心动周期为: ( )
A 0.5 秒 B 0.6 秒 C 0.7 秒 D 0.8 秒 E 0.9 秒 174.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
A 心房压力
B 大动脉血压
C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