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满西楼》的艺术表现 发行时间:1989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这首由李清照作词,苏越作曲的艺术歌曲《月满西楼》。轻缓,流行,古典是首歌的主要特征,忧郁,惆怅,凄苦是这首歌的主要情感。本文将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背景,词义中所蕴含的情感,调式调性的特点,以及不同演唱者情感的表达等进行分析,阐述本人对这部作品的浅见。
关键词:《月满西楼》 诗词 调式调性的特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song lyrics by liqingzhao ,suyue composition of art songs《the west wing full moom》。Qing、pop、classical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ong,sad、melancholy、goose is the predominant feeling of the song.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ork of the background,the meaning of emoti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 tonality,and the different singer’s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elaborated my humble opinions on the work.
这首歌曲的词作出自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作曲家苏越将这首诗改编为现代歌曲,诗与曲的完美融合使其的情感表现力更为丰富。平静且内涵丰富的的旋律将抽象,模糊不定的诗词赋予了更具体的耐人寻味的意境,所以对于听众来说将更容易被感染和触动。
一:对于《月满西楼》这首诗的解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1、词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北宋与南宋易代之际的著名女诗人、女词人,同时也是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来因金兵入据中原,流于南方,境遇孤苦。由于这样生活环境的变迁,她所作词分为前期和后期,其创作风格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她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因此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真实地描写了她的闺中生活和伤春怨别的感情,所作词的题材也主要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主要是抒发饱经忧患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同时深切表达了自己在离乱生活中浓重的哀愁,孤独与惆怅。 《一剪梅》正是出自李清照前期的生活,这首词正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分别后,为寄托无限思念之情而写下的作品。因此,前期她的情感多来自于对自然风水的
热爱和对丈夫的思念,不过是伤春恨别,虽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她却在作品中大胆表现出贵族妇女对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幽居独处的苦恼,在客观上具有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笔触细腻委婉。
2、词的创作背景:
李清照少年时即以诗名声动京城,“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嫁给赵明诚后,与赵明诚的伉俪情深又成为她诗词创作的强大动力,这时的李清照常生相思之苦,词作中笼罩着化不开的离愁别绪,这首词是写李清照在于赵明诚离别之后。比如:“独上兰舟”就是描写这样一幅,词人在离别丈夫之后,独自坐船出游、无人做伴的场景。
这个时期李清照诗词的代表作除了本文所介绍的《一剪梅》之外,另有:《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行香子(草际鸣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满庭芳(小阁藏春)》《多丽(小楼寒)》等。
3、词意解读:
晚秋时节,红荷凋零,唯留残香,竹席生寒,凉气袭人。换下单薄的衣服,独自坐船出去散心。是谁从远方寄信来了?一群大雁从天边飞过,西楼上撒满了皎洁的月光。落花纷飞,飘零水面,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和你虽然身处两地,而互相思念的心却是一样。离愁别恨之情无法消除,刚刚从眉头消去,却又涌上心头。
李清照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磁性,吸引读者与她产生感情共鸣!读后让人心潮起伏,心灵激荡!相思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唯独李清照能把相思之情用最形象、最生动、最细腻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真不愧是中国第一才女。
二:对于音乐本体的分析
1、曲作者背景:
苏越,曾出任北京影音出版社社长、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艺术总监等职。多次担任国内外各重大艺术奖项评审委主任或委员。作品多次获得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在中国音乐界享有盛誉。他创作了几百首歌曲,为40多部影视剧创作音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越创作的歌曲《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热血颂》等歌曲流传很广,随后便着力培养新人歌手。其间苏越还为歌曲《月满西楼》、《姐妹弟兄》,电视剧《永不放弃》、《结婚十年》、《大汉天子》作曲。
苏越不仅是原创音乐的先驱,还是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他成功地培养了十多名国内国际知名歌手和演员:张行、兄弟组合、黄格选、高枫、谢东、朱桦、酒井法子等,为中国乐坛写下一页页的精彩。
2、曲的创作背景:
苏越将神州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接洽起来,在作品中,曲作者不拘于古曲,而是按照现代的人的领会艺术品的美意见意义举行再创编,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觅联合点。就是说,既接收了神州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
器、演唱等好些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之手段。
三:歌曲的艺术表现
1、调式调性的特点:
这首歌曲采用的是单二部曲式结构,即前有引子后有尾声。A/B两段均为方正结构,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见谱例1)。
调式调性上采用了广泛使用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音乐创作中的七声雅乐羽调式,这种调式特别适合表达忧郁,暗淡的情绪,曲作者采用这一调式进行创作与歌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尤为贴切。
间奏运用“重复”的艺术手法反反复复出现的旋律形成缠绵回环的情景。让人无端惹愁丝,倍感孤独寂寞。歌曲将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来,很容易打动听众的心,引起听众的共鸣。
B乐段的旋律,直抒相思与别愁,形成先抑后扬的对比。在艺术手法上,曲作者设计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主题短句,并把它贯穿全曲。(见谱例2)。
2、节奏节拍的特点:
3、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的特点: 这首歌曲的旋律清新流畅,从主题线的连续进行形态来看,结合词的四声特点级进和跳进的综合运用,采用了水平式、上升式、下降式、环绕式、波浪式等类型。旋律丰富、充实。伤感情绪贯穿始终,似乎是我们看到此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主题的发展手法采用了民间常用的鱼咬尾的方式,使得旋律得以贯穿(见谱例1)。并列的句式用同样换尾的方式进行写作,从而进一步巩固作者的乐思。
4、配器特点:《月满西楼》的音乐制作大多采用电子合成器制作,二胡、古筝作为色彩乐器,但整体上仍是以中国民族乐器音色作为主线。曲中渲染了十分浓郁的孤寂情绪——思妇若独倚危楼,锦书不至,望眼欲穿,更多急切。
此曲的配器给人以娴雅中略带矜持的感觉,似有一种淡淡的迷惘,还不够急切,对情还不够自信,更像待字闺中的少女,娓娓倾诉对心上人的相思。曲中在高潮部分采用架子鼓来渲染,又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爱的自信和坚定。
5、歌曲的分析与演唱艺术的表现:
“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的起句便把整篇的情绪带入,而这句话细细品味也有着别样的精致之处。有人赞赏其“精秀特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有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描写的是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描写的是室内之物。全句色调清丽,意象蕴藉。一句话点明了时间,已是清秋季节。同时刻画了四处景色。寓情于景之中烘托出词人的情怀。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依据这首词的风格,延续了其清新流畅的特点,而第一句歌词的旋律也很容易地将词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带动,(见谱例)
旋律一起一伏,可以很容易地将声音控制在一放一收之间,配合着歌词,便将人带入情境之中,先是观远处“红藕香残”之景,再回首望“玉簟秋”室内之物所配合出的氛围。所望之处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也显现出了人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的凉意,既是肌肤之感,同样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所以开篇第一句便展开了环境色彩和情感氛围。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歌曲《月满西楼》的艺术特色:
音乐分析:l
不同演唱版本的情感表达:
这首歌有很多演唱者都演绎过:安雯、邓丽君、董丽和也唱过同名歌曲,却是刘家昌的作曲的版本,歌词也不同。 在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词意典雅优美,曲风荡气回肠,极具伤感与空幽哀怨,古曲音乐与现代通俗曲风相结合,形成一段完美的经典之作。安雯版的“月满西楼”唱出了李清照的相思郁情。 邓丽君本身是以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炮制出这首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 董丽的声音干净如清泉,背景音乐古筝和二胡清新幽怨而雅致,不管是乐器的配合演奏还是女声的融合,都相得益彰,董丽的高音让人感觉出了清照的应有的气质,能够表达出那个时代的意境,使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
撼。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古曲新唱,古而不涩。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中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本人演唱此歌曲的体会:以情驭景,借景抒情
结语:
听罢古曲《月满西楼》,只觉得满怀离情别思,曲调缠绵幽怨,为别情词作。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的相思之情,以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女词人以她独特的方式感知到人类最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苏越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参考文献:
浅谈《月满西楼》的诗与曲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1页 北岳文艺出版社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305—306页
王敏。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2 中华好诗词(爱情篇) 陈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