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区域经济一体化 要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 关键词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EU、NAFTA、APEC、CAFTA等 内容
6.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6.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6.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 6.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略)
6.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6.1.1 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国际贸易明显增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1950年,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03—1994)在他所著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的概念。
Tinbergen是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曾任荷兰中央计划局局长、1966年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首任主席且连任2届长达8年、还曾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候选人。父子五人有四个获博士头衔,兄弟二人相继被授予诺贝尔奖,其兄弟是研究行为生态学的行为学家尼古拉斯〃丁伯根Nikolaas Tinbergen,197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这些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国内外关于全球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 1 -
? 1995年WTO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它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
? 1996年UN的贸发会议召开了题为《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研讨会,会上关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这一定义反映了国际上的共识;
? 而IMF的定义为: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表现在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和自由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常常被人们简称为经济全球化或全球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经济、贸易正在迈向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国际经济的三大支柱(即: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分别为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努力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可以预计,按照定义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得以真正实现还遥遥无期。
? 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取代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从最初的23个创始国发展到移交时的128个,至今拥有148个成员国(我国是第143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中的85%以上;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起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至今,IMF拥有182个成员; ? 世界银行(WB)与IMF同步发展,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6年6月开始营业,同年11月起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至今,WB拥有184个成员。 6.1.2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国际贸易是全球最大的博弈(game),根据博弈论的结论,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数目越多,各自利益的也越难实现,因为各国都会像?囚徒?一样,都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对外设臵各种壁垒。
- 2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或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了一系列的协定,约束着参加?博弈?的各方(下一章介绍)。 虽然有了WTO,然而:
? 博弈论常识告诉我们:游戏(game)参加者(player)的数量越多、成员的差距越大,达成共识和获得共盈的几率越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难度就越大; ? 各国都?渴望?自由贸易,但是在WTO的大家庭中一时又难以实现; ? 历史原因-冷战迫使欧洲联合;(EU-欧盟)
? 内在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ASEAN-东盟)
? 由于受?地缘因素?(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的影响,使得那些地理位臵毗邻的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格外密切。
因此各国纷纷?自谋出路?,之间结成联盟或形成自由贸易区-FTA,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和形成了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实际上,如果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能够遵循EU这一最早、最成熟的模式,一体化组织需具备下列条件:
? ?超国家?的组织-建立?超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机构,该组织建立起一整套的共同机构,实现紧密的国家合作和政策协调,比如: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议会、法院、银行等,意味着组织管辖权打破了国界;
? 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制定共同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和措施,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协议或条约约束成员。要求成员国需让渡(release)部分国家主权,由一体化组织行使;
? 内外有别-区域内提倡自由贸易,实行互利;对非成员实行贸易保护,具有区域的排它性;
? 规定共同的目标,实现成员间商品、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 ? 该组织规定的法律和条约,要求成员和成员国的公民必需共同遵守。
- 3 -
在教材(p.106 p.109)中:
? 两处提到跨国公司是(微观)经济一体化,我以为值得探讨; ? 三处对经济一体化下定义,建议不要混淆。
全球目前大大小小有近100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然而有规模、有影响、成熟的只有欧盟(EU)。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虽然规模、影响都不小,但是按照?定义?还不能真正算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让渡国家主权、管辖打破国界、组织共同机构等方面,目前还只有欧盟(EU)真正做到了。其中的APEC,情况就更加特殊了,直到目前,在该组织的内部关于?内外有别,还是内外无别?的争议都还在讨论之中。虽然许多教材将NAFTA、CAFTA和APEC都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里介绍。 注意:所有的教材中,都有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介绍,而被本教材忽略了,显然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6.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学家们根据欧盟的发展模式,按照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总结?和划分为六个阶段: ? 特惠贸易协定 ? 自由贸易区 ? 关税同盟 ? 共同市场 ? 经济联盟
?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由于从关税同盟才开始就带有?超国家?的性质了,才有了?质?的变化,所以大多的教材都认为?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形式,从而提出?关税同盟理论?和?关税同盟效应?-动、静态( 6.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 a.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优惠贸易安排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达成的协议,对部分或全部的商品规定特别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