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4分)
本部分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
某地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计划在南北长10千米,东西宽5千米的指定山区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据此,回答1~3题。
1. 出发前每人配发随身用的地图,应选用的比例尺是 A. 1:200
B. 1:20000
C. 1:100000
D. 1:1000000
2.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山区宿营地选址,应优先考虑选择在
A. 等高线重合处 B. 等高线密集处 C. 等高线稀疏处 D. 等高线闭合处 3. 如在山谷中突遇泥石流,他们应尽可能选择 A. 沿山谷谷底向较高处逃生 C. 向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逃生
B. 沿山谷谷底向较低处逃生 D. 向与等高线垂直的高处逃生
近年来,南极旅游逐渐兴起,旅游者通常先乘飞机到达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半岛一带观光游览。读图1,回答4~6题。
4. 南极旅游的兴起,主要体现了 A.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5. 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原因有 ①距离阿根廷近,交通便利
②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 ③风力较小,企鹅数量更多 ④在极圈内,极昼时间更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南极旅游需防范的安全问题有
①强紫外线辐射 ②烈风 ③洪涝 ④酷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旅游资源,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是 A. 莫高窟 B. 路南石林 C. 福建土楼 8. 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增加税收
②传承优良革命传统
D. 武夷山
③促进历史文物的保护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图2),回答9~11题。
9. 根据图示信息,④、⑥大洲分别是 A. 亚洲、欧洲 C. 亚洲、南美洲
B. 大洋洲、北美洲 D. 非洲、欧洲
10. ①大洲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高原 11. 科迪勒拉山系地跨图中的 A. ①②
B. ③⑤
C. ④⑤
D. ②③
读图3“甲乙两地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 甲地位于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亚洲
13. 乙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4. 甲、乙两地均
A. 位于中纬度 B. 临印度洋 C. 全年少雨 图4示意我国四条重要山脉。据图,回答15~18题。
D. 位于南半球
15. 甲为
A. 太行山 B. 大兴安岭 C. 天山 16. 乙山脉是
A.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 B. 陕西省与河北省分界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17. ③所在流域为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18. 四条山脉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D. 珠江流域
D. 南岭
读图5,完成19~21题。
19. 甲、乙两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成都平原 20. 图中MN河段 A. 处在热带地区 21. 丙地
A. 水稻一年三熟
B. 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 景观颜色随季节变化
B. 流域面积广 C. 水力资源丰富 D. 支流众多
D. 江南丘陵
C. 旅游景观科学价值突出
2014年6月,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图6,回答22~25题。
22. 形成①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23. 欣赏景观②需要
A. 选择观赏位置 B. 把握观赏时机 24. 景观③位于 A. 新疆
B. 甘肃
C. 宁夏
D. 陕西
C. 抓住文化特色 D. 领悟人地和谐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25. 下列诗句中,描述景观④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