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
工程
CFG 桩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劳动组织计划
五、CFG桩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 六、施工质量控制 七、地基检测及验收
八、CFG桩通病及事故处理措施
九、工期及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十、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措施 十一、成品保护 十二、季节施工措施·
一、编制依据:
1、xxxxxx工程·CFG桩基施工图 2、xxxxxx岩土工程详勘报告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公司企业标准》
二、工程概况:
1、拟建xxxxx工程,位于云南路与成都路交口西北侧。本工程的±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22.40米。地基基础采用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参数:桩径φ4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C25,
3层粘土,qpk=1200KPa。有效桩长16m,超浇0.5m,即共402根。桩端进入第○
3层粘土,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值施工桩长16.5m。复合地基桩间土为第○
fak=300KPa,压缩模量Es=14.0MPa。CFG桩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550KPa(桩距L=1500×15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900KN。褥垫层厚度300mm,每边须超出筏板基础外不小于300mm。褥垫层采用材料为级配砂石,采用碎石粒径不大于30mm,夯填度不得大于0.9。 CFG桩桩体材料采用素混凝土,桩体混凝土强度为C25。
2、 地层概况 (1)地形、地貌
根据《xxxxx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拟建场地位于云南路与成都路交口西北侧,其第四纪地貌形态属江淮波状平原地貌分区微地貌单位为岗地。 (2)土层情况
场地以下土层依次为:
1层耕土:层厚1.3~1.9米,层底标高21.08~22.05m。褐色、灰第○
褐色等,松散状态,含大量植物根茎等。
2层粘土:层厚2.6~3.3米,层底标高18.36~18.85m。黄褐色、第○
硬塑状态,湿,切面较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含大量深褐色铁锰结核。
3层粘土:此层勘察时未钻穿,最大钻遇深度32.20m,本工程所涉第○
最深深度未超出此层。黄褐、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层状结构,含大量深褐色铁锰结核等,柱状裂隙较发育。切面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其静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一般为4.82~6.04MPa,平均为5.37 MPa。其标贯试验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13~22击/30cm,平均值为16.3击/30cm。此层土属于中等压缩性土。 (2)地下水情况
1层耕土中的上层滞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2○3层粘土属相对隔水层。水,○场地四周无污染性水源,拟建场地土及地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