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B》上机实验3——实验指导书 Part C(缓冲区分析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SuperMap空间分析实验 实验代码:G1215403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31日(周六)3、4节 实验地点:12号楼建筑工程学院机房(223、317)
一、实验目的
缓冲区分析是用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和邻近程度的一类重要的空间操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应达到以下目的:
1. 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 2. 熟练掌握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技术方法。
3. 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本节主要练习栅格缓冲区(距离栅格)的生成和应用方法;
二、实验准备
数据准备:ex3C.sdb数据源,包含point、line、polygon、StudyArea、urban、UranArea等数据集;
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
所有的距离栅格均是欧式距离。
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 在SuperMap中新建地图窗口,加载图层:StudyArea,point 2) 执行命令<分析>-<栅格分析>-<分析环境设置>:
按下图所示设置各参数:(“结果数据地理范围设置”处“设置方式”选择“如数据集‘StudyArea’的范围”项,其他为默认),点击确定:
点击<分析>-<栅格分析>-<内插表面>-<生成距离栅格>菜单:
2
按下图所示设置各参数:
源数据的数据集选择“point”,距离数据的数据集名称输入“pointBuffer”,点击确定按钮:
上右图为以距离栅格计算结果制作的范围分段专题图(分段间隔设置为0.01,分为10个分段)。自己查阅资料,查看“生成距离栅格”设置界面上的“耗费数据”、“方向数据”、“分配数据”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3
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
1) 在SuperMap中新建地图窗口,加载图层:line 2) 执行命令<分析>-<栅格分析>-<分析环境设置>:
按下图所示设置各参数:(“结果数据地理范围设置”处“设置方式”选择“指定范围如下”项,输入窗体上所列数值,其他为默认),点击确定:
点击<分析>-<栅格分析>-<内插表面>-<生成距离栅格>菜单: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