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辅助设施
新建项目有:供热车间、变配电站、空压机房、磅房等,它们主要为项目提供热能和电能;消防蓄水循环水池用以满足项目的生产及消防用水需求。
此外,项目还设置污水处理站一座,以解决生产污水的达标排放,满足环保要求。 6.1.3总平面布置特点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及厂区生产线的布局,依据总平面布置原则,布置总图方案如下:
全厂按功能分为生活办公区、生产区、动力区三部分,主要原则和依据是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能耗等以降低单位消耗为目标以及当地主导风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依据。生活办公区在整个工厂的上风方位;生产区在厂部的中部,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动力供给,动力区设在厂内,紧靠生产区处于下风方位,生产区包括生产车间、保鲜库、原材料库等。厂区主要道路宽为6m,8m并有干线道路通向各个建筑单体,厂区大门设在交通便捷处,另在厂区南边设计一条货流通道,专用道路宽12m,要走40尺集装箱车。
此方案的特点:工艺流程顺畅,生产线集中,供热车间 离能源使用中心较近,输送距离短,能源损耗少。具体布置请详见附图。
本项目除主生产车间外,其它所有建筑内墙为大白浆喷面、钢门。钢窗、平开钢木大门。
19 / 54
XX公司
本项目主车间采用彩钢结构;包装车间、成品库等,拟采用钢筋砼排架结构、大型屋面板;保鲜库、供热车间、 变配电站等采用砖混结构,水池为钢筋砼结。 6.1.4 场内外运输 6.1.4.1 运输量
1、运入原料:XX吨/年 2、运出XX饮料:XX吨/年 6.1.4.2 场内运输
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外运装车。厂内运输由装载车、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可满足场内的运输需求。 6.1.4.3 场外运输
该项目的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本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及辅助土建工程。 6.1.5竖向布置
由于本项目建设场地平整,总平面竖向布置方式一平坡式布置。地面雨水经地沟排入厂区下水道,再排入市区管网。 6.2 公用辅助工程 6.2.1 道 路
20
本项目新修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主干道宽X米,次干道宽X米,以满足运输及消防的要求。 6.2.2 给、排水
生产运行过程中耗水主要有清洗用水、职工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整个场区给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生产、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合用一套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在主要道路布置成环状,地沟敷设。建筑物室内给水系统采用焊接钢管及铝塑管。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有组织的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建成后污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水经达标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6.2.2.1给水 本项目总用水量为XXm/a,设计XXm蓄水池一座,由自备井供给,水质水量都能满足生产要求,主要用于生产、生活、消防共享系统。
2、供水水源 本项目供水由企业自备井供应,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量的要求。 3、供水方案 供水生产区生产生活用水为XX台XX泵,XX用XX备,根据水量水压要求变频调速,节约能耗,满足需求。 循环与消防共用水池XXm, 既存有必要的消防贮量,又能进行冷却降温避免消防水长期不用造成死水一潭。 6.2.2.2 排水
生产污水系统接纳生产中原料和设备清洗、冲洗地面等处的
21 / 54
33
3
XX公司
排水,原料清洗和设备清洗水经过沉淀池沉积部分澄清水回用,少量污水采用物理生化办法加以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下水道;生活污水除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外排,其它均可直接排放,因此,全厂生产生活雨水采用清污分流的形式,凡流出场外的出水水质均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予外排。 6.2.2.3 循环冷却水 1、循环冷却水量
主车间设备需冷却水为XXm/h,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本设计将这部分水进行冷却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2、冷却系统和主要设备
建XXm水池作为循环水池,池顶安装XX台XXm/h冷却塔,设备冷却水通过管道进入冷却塔处理后流入循环水池,再由循环水泵送入设备循环利用。 6.2.3供热方案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浓缩等工段,需进行供热,供热媒介采用蒸汽形式。因此本供热设计拟采用国产设备组成供热车间,即供热车间进行供热,以满足生产工艺对热能的不同需要。 供热车间配置为:蒸汽发生系统主要采用蒸汽锅炉,使用燃煤作燃料。
6.2.3.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热能消耗指标
XX饮料生产线热能消耗饱和蒸汽12t/h,P=0.8MPa。 2、燃料
煤炭:采用煤碳作为主要燃料,其消耗量依据生产情况定。
22
3
3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