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里有青楼吗?准确讲,还真有提供此类“服务”的场所,请看:
这是城里的一家酒楼,门脸上挂着几个奇特的红灯笼,形似一种名为栀子的果实,所以叫栀子灯(栀音枝)。在宋代,门口挂栀子灯说明这家酒楼不仅提供美酒佳肴,还提供“特殊服务”。
栀子,跟栀子灯很像吧
对商业活动的描写尤为细致,:
威武的酒旗上有“孙羊店”三个大字 这家酒楼名叫“孙羊店”,有学者认为其老板姓孙,特色菜是羊肉。这位孙老板很会做宣
传,店门口竟然放了几个“灯箱广告”,相当醒目!其中一个写着“正店”二字,这是什么意思?
酒类在北宋属于官方专营,一是为了收税,二是因为酿酒要用粮食,若不控制会导致口粮紧缺。官府只向汴梁全城72家“正店”提供酒糟。正店既可以卖酒,更有权酿酒。除正店以外的数千家酒馆只能从正店进货,统称为“脚店”。无论是正店还是脚店,到晚上都
有浓妆艳抹的女郎等着酒客招呼。(一不小心又三俗了)
孙羊店后院有堆成山的酒缸,暗示这里有权酿酒
城外一家脚店的彩楼欢门,结构之严谨堪比建筑设计图
店前有红色木栅栏,宋人称为“杈子”,起围挡的作用,否则小贩会把摊子摆到店门口吧! 汴梁的酒楼非常注重广告宣传。他们不仅使用威武的酒旗和闪亮的灯箱广告,还在门前竖起脚手架似的“彩楼欢门”,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类似于现在的大型广告牌:
脚店大门两边有“天之”和“美禄”两块招牌,意思是美酒,语出《汉书》“酒者,天之美禄”
“赵太丞家”是一处诊所,“太丞”相当于太医院副院长。诊所外一块竖着的广告牌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不就是解酒药嘛!汴梁人喝伤身子的肯定不少
宋代以前的城市大多禁止“破墙开店”。比如,唐朝首都长安由许多长方形居民小区组成, 一个小区称作一个“坊”。坊是封闭的,里面
画家对酒客的描绘极为传神,这位是喝嗨了,在凭栏发感慨吧
金灭北宋后,南宋人孟元老回忆旧都汴梁的繁华,写下《东京梦华录》一书,一口气列举了城内20多个酒楼的名字,可见印象太深刻!足见美酒对汴梁人的重要性。
有零星商铺,坊墙上除了坊门以外严禁破墙开店。另有两个坊专辟为商业区,即东市和西市,坊内全是店铺,但坊墙依旧不能破拆开店。而且商品买卖必须在白天进行,夜里要全城宵禁。
宋代就不一样了,不仅允许破墙开店,还取消了宵禁,出现早市和夜市。走在汴梁的大街上,你会觉得逛街的乐趣一点不比今天少:
“王家罗明匹帛铺”,也就是绸缎铺
简陋的修面铺,人物姿态很形象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即香料铺。门口搭了个简易的彩楼欢门
饮子摊。饮子是一种街头饮品,类似于现在的凉茶,价廉物美,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
修车铺,不就4S店嘛!
小贩头顶货品,手拎马扎,在找地方支摊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