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期大大延长, 在连续冷却转变时贝氏体转变来不及进行便冷却至低温。
Ms 线的不同点及原因:
不同点:亚共析钢的 CCT 曲线中的 Ms 线右端呈下降趋势, 而过共析钢的 C CT 曲线中的 Ms 线右端呈上升趋势。
原因:这是因为在亚共析钢中由于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贝氏体转变,造成
周围奥氏体的富碳, 从而导致 Ms 线下降。而过共析钢由于先共析渗碳体的析出,
而且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也无贝氏体转变,使周围奥氏体贫碳,导致Ms 线上升。
9-13 阐述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两种方法?
答:
粒状珠光体可以有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而成,也可以由片状珠光体球化而成,还 可以由淬火组织回火形成。原始组织不同,其形成机理也不同。
1、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分解得到粒状珠光体的过程:
要由过冷奥氏体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 必须使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即控制奥氏体化温度, 使奥氏体内残存大量未溶的渗碳体颗粒;同时使奥氏体内碳浓度不均匀, 存在高碳去和低碳区。 再将奥氏体冷却至略低于 Ar1 以下某一温度缓冷, 在过冷度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在奥氏体晶粒内形成大量均匀弥散的渗碳体晶核, 每个渗碳体晶核在独立长大的同时, 必然使其周围母相奥氏体贫碳而形成铁素体,从而直接形成粒状珠光体。
2、由片状珠光体直接球化而成的过程:
将片状珠光体钢加热至略低于 A1 温度长时间保温,得到粒状珠光体。此时,片状珠光体球化的驱动力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相界面(或界面能)的减少。
3、由淬火组织回火形成的过程
将淬火马氏体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回火, 使马氏体分解、析出颗粒状渗碳
体,得到回复或再结晶的铁素体加粒状渗碳体的组织。
9-14 金属和合金的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获得细晶粒的方法?
答:此题主要是指奥氏体晶粒
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影响:
奥氏体晶粒小: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细小,强度高、塑性好,冲击韧性高。
奥氏体晶粒大: 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粗大, 显著降低钢的冲击韧性, 提高钢的
韧脆
转变温度,增加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当晶粒大小不均匀时,
还显著降低钢的结构强度,引起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脆性断裂。
获得细晶粒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