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0:37: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

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一字之差,高下立见。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

《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己卯本《石头记》第十九回有一段夹批:“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不仅宝玉如此,黛玉、宝钗、凤姐、湘云,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如果完全用现实的眼光和准则去品评这些人物的言行,就丢掉了文学的审美意趣。所

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进行这一研究,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样,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红楼梦》人物形象进行探讨,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使人物形象获得巨大的内在张力,使小说题旨得到远古意象的回应。心理学与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理内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另外,还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探寻作者的创作个性。例如,《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以及八旗文化的关系。还可以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探讨《红楼梦》的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等。

总之,我们的研究对象《红楼梦》虽然是最富有民族特性的文学经典,但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只要研究者目的明确,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

(摘编自王平《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目的与方法——对“红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审美主体与文学经典之间的隔阂,需要对不同作品的版本、作者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B. 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C. 考证法必须依据真实,还要承认其主观性,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

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

D. 原型批评方法对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审美作用,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消除文学经典与审美主体间的隔阂为立足点引入论证,介绍了研究文学经典的多种方法。 B. 文章除了论证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外,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

《红楼梦》己卯本夹批的例子,旨在证明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发现很重要。 C. 文章举

D. 文章介绍了应力在蘅芜苑对联

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论证了“版本研究很重要”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经典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要遵从一定的研究规范,不可恣意扩大研究范围。

的B. 考证法不但可以用于考证作者身世,还可以用来考证作者所处的年代,甚至考证版本情况。

C. 文章认为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因而决定了其地位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 D. 文章认为研究文学经典要多角度去发现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多年来梦寐以求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2019年1月,孙强团队与同属于中科院神经所的张洪钧团队合作,再获佳绩;在张洪钧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世界首批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的基础上,孙强团队通过一只疾病症状最明显的公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五只小猴。这项进展说明中国科学家已可以批量生产遗传背景均一的疾病猕猴模型。

(摘编自《体细胞克隆猴:开启新药研发“灵长类”时代》,《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

材料二:

中国体细胞克隆的系列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大西洋月刊》写到,中国科学家不仅仅是采用,更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美国克隆专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在接受《自然》杂志访问时表示,应该恭喜中国科学家,“我明白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他在本世纪前10年尝试克隆时,使用了1.5万个猴子卵子,虽然已做到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系,但是怀孕的灵长动物终未能诞下活胎。

英国达林·格里芬教授说:“已知的、统一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无疑可以对人类疾病,尤其是遗传疾病的研究、理解和最终治疗,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路透社的报道则认为,基因型相同的动物模型对于生命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复杂基因背景对实验的干扰,并为一大批新药研究提供有效的测试模型。

(摘编自《<细胞〉期刊报道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参考消息》2019年3月5日)

材料三:

对于公众高度关注的伦理问题,团队成员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研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evk91vb0102ra61x73m28mwx1483k01cv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