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政治选择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总结 一、高中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发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十二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一)、政治解题的张冠李戴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例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被人民群众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他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下列各项中属于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有 ①克服种种困难,两次入藏工作,历时十载 ②腰扎“钢围腰”,强忍病痛,长驱2万多公里,为边疆人民寻找甘泉 ③节衣缩食收养三个孤儿
④用自己的钱购买药品为农牧民治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这是2019年高考政治第5题,正确答案是C肢。它要
第 1 页
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繁森这位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作为时事政治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分别为学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题词,各宣传机构和文艺团体也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由于考生对这一典型事迹没有很好地掌握,结果有43%的考生错选了D肢,把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当作是孔繁森的先进事迹。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类似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本题已经失去其实际意义,关键是要了解一些重大事件,现在有不少地区还有单科考试(上海等),还有考察时事记忆的题型。 (二)、政治解题的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例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A.加拿大 荷兰 意大利 B.澳大利亚 比利时 西班牙 C.英国 荷兰 澳大利亚 D.丹麦 比利时 西班牙
这是1994年高考政治第14题,正确答案是D肢。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
第 2 页
共和制 ,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启示: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要关注每各课件后面的易错易混知识点。 (三)、政治解题的偷梁换柱法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 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2019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 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 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是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第25题,正确答案是AB肢,D肢与题干不吻合。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
第 3 页
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政治解题的正逆颠倒法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例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34题,应选答案为BCD肢。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考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肢,而把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肢舍弃了,以致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认真看题目的要求,任何时候,任何科目都不能忽
第 4 页
视,养成好习惯,做题的时候把题目和题肢的关键字词划出来,提醒自己注意。 (五)、主次颠倒法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例题】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这是2019年高考政治第33题,正确答案是AD肢,B肢与题干无关,C肢貌似辩证地看问题,其实不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的作用不论多么巨大,也只能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不可能“也有决定作用”。 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六)、政治解题的因果倒置法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