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示范法:由于托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时,如果当幼儿对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掌握较好的幼儿做示范。
⑤参与法。在组织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会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到幼儿中间,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进行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发现幼儿的学习困难就马上给予帮助。
⑥个案研究法: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研究影响遵守常规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比如小一班有一名幼儿叫成成,睡觉时总有个习惯,就是把毛巾毯塞在嘴里才能入睡,而且是认准了这条毯子的。到了幼儿园以后,他妈妈要求老师帮着改掉她的坏习惯。开始时,老师不让他塞,他中午简直无法入睡。于是教师每天去关注他,并不停的表扬鼓励他,有天他突然提出来不带那条毯子了,最后,很顺利的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四)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中的科学性评价,为好习惯培养提供保证。
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的要求,利用一些相应的量表、问卷分析,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褒贬的评价方法,可以激励幼儿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来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1.过程性评价:每一次的生活环节组织中教师针对幼儿出现的情况能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评价方法。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托小班幼儿年龄毕竟太小,说教的道路也不易明白,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大道理要少,具体事例要多,要让幼儿学得会,记得会,看得懂,摸得着,让幼儿有成就感。如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能够及时给予小五角星或聪明豆等奖励法,并集中贴在固定的地方,每十个小五星又奖励一个大花,比比谁的最多,以此来监督幼儿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
向发展。同时我们还采用幼儿一日在园表现的表格,来记录评价孩子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些行为的表现。如:幼儿在进餐时根据项目中的要求标准就得一个相应的标记、也让家长能清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配合教师做好培养工作。如下表格:
教师 :陈、吴 姓 名 内 容 托二班幼儿一日在园情况表现
时间: 午睡 游戏 备注 进餐 1徐潇雅 2晏恩全 3王思涵 4戎俊羽 5钱泓达 6龚 薇 7梁佳瑞 8陆彦竹 9陈彦汐 优秀:☆ 较好:△ 一般:○ 较差:ⅹ
2.阶段性评价:根据托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项目及内容,我们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分月培养和评价,如幼儿的阶段评价,主要是评价集体的习惯养成现象,教师根据分月培养内容每半个月对整个班级的目标达成进行分析小结,以便下一步实施更好的培养策略。同时根据分月目标,我们进行每月选择内容进行评测,并把每次的评测情况进行前后对比,从而制定出了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测评标准,总结出了一套幼儿生活习惯的测评操作册。
(五)探索家园合作的培育模式,为幼儿创设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幼儿良好生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幼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坚持不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并注重质量。为此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时,首先从家长入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我们的独生子女聪明、活泼,但“娇骄”二字很严重,他们物质条件优厚,但习惯却差,他们受家庭成员的宠爱,家长的过分溺爱、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本来就使非能力不强的幼儿更加飘忽不定,为了帮助家长获得早期教育的经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培养孩子的任务,我们从班级实际出发,找到了“互动合作”
是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增加了解、互相沟通。
针对新入园的小朋友,我们在开学前组织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与班级养成教育的培养思路和教育计划,与此同时,在会议的交流环节中,一起涉及到了孩子们在家的进餐、午睡等方面的信息。从交流中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等。以及祖辈家长与年轻家长中教育观念是否一致,通过个别交谈,了解家长的顾虑与需求,并取得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2.家园对照法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运用家园对照法具体措施如下:
(1)设计家园对照行为习惯对照表,教师把对幼儿的要求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只对照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如通过调查表的方式,分为培养前、后两个阶段,家园步调一致进行培养。
(2)家长开放日,在这一天,老师所安排的内容都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倾斜,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图,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动的教育形式。如在小班锻炼习惯培养方面,我们的幼儿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家长意识薄弱,见孩子起不来,就任由着孩子,特别年纪轻没有工作的家长,睡的玩起的迟,所以孩子也不能准时入园参加晨间户外活动,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设计安排了“我爱运动”的主题活动,通过家园宣传、告家长书、每日出勤检查、户外活动检查等形式,让家长与幼儿了解运动的意义,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大力树立榜样,让幼儿身边的“运动之星”大放光芒,带动了一大片,通过不断地强化的引导教育,幼儿家长都能很乐意的接受入园的考勤,特别是家长能积极鼓动幼儿参加晨间户外活动。
另外,家长还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经常与本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幼儿园的要求,配合幼儿园要求一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的家园互动与配合,是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关键。只有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了,才会心甘情愿的配合,家园配合得好,幼儿的养成教育就如锦上添花。
总的来说,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加大力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促进了发展。
三、 研究成效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健康
成长。
在《纲要》指导下,我们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二年多的研究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而我园的研究也是有一定的成效的。通过研究前后问卷的测查统计分析,教师的观察以及家长的反馈结果显示:我园已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幼儿从最开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要老师帮忙到现在的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还能主动照顾同伴、让热情地帮老师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进步很明显。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能按时睡觉、挑食、不会自己吃饭的毛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改正。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园的出勤率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幼儿园风貌。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测体系。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着,学习着。针对托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2011学年整整一年的实践,到现在形成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标准及测评操作册》更符合现在的幼儿。教师们根据这里的要求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时会更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技能的掌握方法。
(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结合课题研究上的优秀案例,鼓励大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师资队伍整体的素质提高。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教师们却从中受益匪浅。在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的研讨课都体现了较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1.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