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建区设县始末
金江明珠——水富,位于云南省东北端,横江、金沙江、长江交汇处,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北濒金沙江,东临横江,与四川省屏山县、宜宾县隔江相望;南接乌蒙山麓,与云南省盐津县相连;西与云南省绥江县毗邻。水富的主要地域,远古为僰人居地,秦时属西南夷僰侯国,两汉至南北朝属僰道县(一度改名戎州和外江县)。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属开边县。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开边县治迁马湖江(金沙江)、朱提江(横江)两江口(滚坎坝,今水富县城地),辖今水富县等地。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废开边县并入僰道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改僰道县为宜宾县,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74年7月1日建立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1981年10月1日设云南省水富县,幅员面积439.95平方公里。
2010年末,辖一镇(向家坝镇)两乡(太平乡、两碗乡),总人口10.3858万人。县城驻地向家坝镇,已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滨江城市。这里,古为内陆“丝绸之路”、滇川通衢门户;今是云南北大门、长江第一港,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云南参与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物资集散重要通道和国家重要开放口岸。
水富从建区到设县,经历了下述几个发展阶段,成为云南省一个年轻的“袖珍县”,并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迅速树立起“云南北大门”崭新而美好的形象,在云南省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贡献。
1973年夏,云南省了解到国家要从国外引进二十套大型化肥生产装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希望争取一套进云南。鉴于省内无探明的天然气矿,缺乏原料,决定利用四川省的天然气资源。根据靠近气源、电源、水源和方便设备及产品运输等条件要求,几次派人到四川省宜宾县安边区至云南省绥江县金沙江南岸河段进行厂址选择。1974年2月,厂址选定在金沙江与横江交汇处宜宾县安边
- 1 -
区安富公社的滚坎坝。
昭通地委、地革委对即将划入的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的归属问题多次研究并向省里汇报。由于三个公社地域面积小,人口太少,省里意见:不成立县,划给绥江县管;在云天化厂建设期间,绥江县管理有困难,可由地区直接管。1974年5月下旬,地委、地革委决定:将三个公社合建为一个区,由地区直接管理;区的规模,为县的架子,参照绥江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行政人员和各行业人员计划配备800人,所需人员从地直单位和各县逐步调入;成立区党政临时领导班子,抓好建区工作。关于区的名称,决定暂称“安化区”。但没有对外公布。6月下旬,根据省里意见,取水东、水河之“水”和安富之“富”,定名“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
7月1日,昭通地委正式发出通知,建立“中共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委员会”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革命委员会”。水富区正式建立。
1976年,决定在与水河公社相连的位于绥江县会仪公社新寿大队第13、20、21生产队之间的水清坝修建水库。之后,为便于管理水库,与绥江县协商并得到绥江县的支持,将三个生产队划归水富区水河公社管辖,并向地委作出了请绥江县划地支援的请示。1977年8月4日,地委批复同意,并强调:三个生产队划归水河公社后,可单独成立为一个生产大队。至此,水富区的地域总面积增加到86平方公里。
1980年12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设置水富县的请示。1981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以水富区、绥江县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新寿大队和新安大队、盐津县两碗公社为行政区域设置水富县,隶属昭通地区。9月21日,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寿大队、新安大队与盐津县的两碗公社移交给水富县管辖。各项业务交接工作,经三县对口部门的努力,至年底全部交接结束。 9月10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水富县云富镇,以安富公社的安富大队和云天化厂区、水富县属机关单位为云富镇的行政区域。云富镇下设两个居民委员会(云天化厂区居民委员会、水富县属机关单位居民委员会)和一个郊区农业大队(安富大队)。云富镇为水富县人民政府驻
- 2 -
地。
水富县成立后,下辖五个公社(安富、水东、水河、太平、两碗公社)、一个镇(云富镇)和两个直属大队(新寿、新安大队),地域总面积扩大为426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详查为439.8平方公里,再后来确定为439.95平方公里)。到1981年底,全县总人口增至69546人,其中云天化3371人。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