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佛山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目前佛山共有陶瓷机械、陶瓷原材料、陶瓷配件、陶瓷包装、耐火材料、模具等专业生产厂家,以及科研院所、专业媒体、广告公司、物流公司、专业市场、行业会展、中介组织等相关配套企业1000多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和能力。其中,佛山是我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当前全国唯一能提供国内和出口现代化全套墙地砖生产线技术装备的地区。有陶瓷装备制造企业200多家,年产值近30亿元,约占全国的80%、全球的15%。佛山也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强势企业,产品工艺成熟,性能稳定,并大量出口亚洲、欧洲市场,连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也购买佛山的高温包裹色料。据有关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成熟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与意大利著名的萨索罗瓷区十分接近。
7、造就了一支陶瓷产业人才队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仅景德镇陶瓷学院就有3000多毕业生和校友在佛山陶瓷产业从业。目前,佛山陶瓷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人之众,约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一成,为佛山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佛山陶瓷行业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9人,占全国的23.7%;国家陶瓷艺术大师11人(其中7人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占全国的31.4%;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9人,占全省的22.6%;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9人,占全省的56.3%,是全国陶瓷产区中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最密集的地区。 2.2 突出特点——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2000年以前,佛山陶瓷出口量较少。从2000年开始,佛山陶瓷出口迅猛增长,其中近几年每年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50%,成为佛山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02年出口2.0亿美元,增长90.7%;2003年出口3.3亿美元,增长62.6%;2004年出口5.3亿美元,增长62.4%;2005年出口7.97亿美元,增长50.2%,高于同期全市出口总值增速28.6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7%。另据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2004年佛山出口建筑卫
生陶瓷的货值已达7.6亿美元,占全国的61.2%,其中建筑陶瓷占全国的77.4%(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佛山陶瓷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在佛山陶瓷出口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已成为继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国。佛山陶瓷的出口市场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过去主要集中在港澳和东南亚,到现在已大量进入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中东、中亚、西亚等地区,有的甚至出口到建筑陶瓷生产强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第3章 佛山陶瓷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存在问题
3.1 六大问题
当前,佛山陶瓷总体上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大问题: 问题1: 资源约束 日益突出 佛山陶瓷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存在问题 问题2: 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问题3: 行业自律比较薄弱 问题4: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问题5: 企业多而不大不强 问题6: 出口存在诸多障碍
图3.1 佛山陶瓷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存在问题
1、资源约束日益突出。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目前,佛山陶瓷的发展面临着燃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趋薄、土地资源枯竭、劳动力供给短缺等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可以说,原有发展模式的空间迅速缩小,已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及周边的陶瓷原材料砂土已基本消耗殆尽,需要到其它较远的地区甚至省外采购,成本增大。陶瓷产业是耗能大户,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40%左右,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的冲击特别大。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造成佛山陶瓷的生产成本较四川、福建、山东等地区高,来自国内这些瓷区的竞争压力增大。2005年,主要由于受成本上升的影响,佛山已有10多家陶瓷企业停产、关闭。
2、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污染产业,目前其废气排放量位居各行业首位,约占50%,二氧化硫排放量居第二位,约占25%,工业粉尘排放量居首位,约占99%。不少陶瓷企业不注重环保治理,对环保的投入不够,造成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尤其是承包企业,只想赚快钱,绝少进行技术改造,造成的污染更严重,更不利于陶瓷产业的发展。由于目前陶瓷产业污染依然严重,而且紧靠中心城区,随着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各方面对佛山是否保留陶瓷产业仍存争议。一些部门、地区、专家和不少市民对陶瓷产业的发展持不支持、不同情甚至是反感的态度。据了解,各地在编制“十一五”相关规划中,仅禅城区对陶瓷产业发展给予了关注,其它各区基本上在三年前就已停止了对新建、扩建陶瓷项目的审批。
3、行业自律比较薄弱。
虽然2004年整合成立了统一的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少陶瓷企业缺乏全局观念和行业意识、行业责任感,以不交会费、不出席会议、不参加活动等方式消极对待行业协会,也致使行业协会难以发挥作用。企业相互之间缺乏沟通,难以沟通,部份企业在竞争中尊重对手不够,不是希望在竞争中提高、发展自己并超越对手,而是希望对手垮台,新产品不是自己研发,形成自己的特色,而是一味跟进,造成同质竞争,自相残杀打价格战,甚至把价格战打到国外。由于行业自律不够,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合力。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装备和生产技术、成型及釉线装备方面比意大利、西班牙落后。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在佛山十大优势行业(此处没有统计家具行业)中,陶瓷建材行业大中型企业占16%,但R&D(研究与开发)经费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