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林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复习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6:45: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景观生态学

1.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 地球上生物和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所处的环境密切相联系的。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层次。 发展动力来自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2.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课题,人们广泛追求“生态的” 重要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观点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观点2:协调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建立和谐社会既要人之间的和谐,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3.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大尺度地域内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分类、评价、规划、管理。 其原理方法对促进景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指导作用, 是人们从宏观方面认识自然并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手段。 应用领域: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自然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等。 4.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发展历史不足百年的年轻学科

产生和发展来自人们对大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其理论和方法主要来源于现代生态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还不成熟有争议待完善。 景观生态学:概念及研究范畴 1. 景观(Landscape)

*Forman: 景观是指一组以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表区域。

关键词:相似方式,重复出现,生态系统,异质性,地表区域 景观组分(landscape element):景观内部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被称为景观组分。 *Naveh: 景观是地理圈与生物圈和人类圈综合为一体,是人类生存空间内可见的客体。 关键词:地理圈,生物圈,人类圈,人类生存空间

*Wiens: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镶嵌性的空间单元。 关键词:尺度,异质性,镶嵌性,空间单元 2. 景观生态学

Forman: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宏观生态学分支学科。

关键词:结构,功能,动态,宏观生态学

*Naveh: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中间学科,是对人类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论研究的新兴学科。

关键词:地理学,生态学,中间学科,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论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景观组分(landscape elements):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被称为景观组分 *斑块(patch):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廊道(corridor):不同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matrix):景观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网络(network):是指一个相互连接的廊道系统。 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点 1)宏观学科特色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生物圈(全球) *主要研究层次:生态系统、景观和区域。 *学科特色:宏观生态学研究 *认识论特点:整体论途径 *问题切入点:格局与过程

*传统学科的涉及范畴: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资源学等 *问题解析角度选择:时间+空间 2)异质性

强调异质性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显著学科特色,特别是关于空间异质性研究,是所有生态学分支学科中,景观生态学所特有的。

*异质性(heterogeneity):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与异质性相反的景观特征被称为均质性(homogeneity) Risser甚至认为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景观的空间异质性: 1)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 2)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3)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 4)空间异质性的管理。 3)强调时空分异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群中唯一将时空分异特征作为自身研究重点的分支学科,涉及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异质性、等级特征、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干扰扩散等。 *尺度(scale):在观察景观现象或过程时一个特定的空间分辨率或标准时间单元。 *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4)注重人为活动

景观的宏观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容易与人为活动研究进行衔接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城市景观、人为景观、干扰等),Naveh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桥梁。(以下是最初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的一些讨论题目) 4景观的界定原则

1)景观是一组生态系统的聚合体;

2)各生态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之间的生态流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 3)具有特定的气候和地貌类型特征; 4)具有特定的干扰和动态驱动机制。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

干扰具有以下特点:

1)干扰是一种突发性非连续事件;

2)干扰一般对景观格局具有强烈改造作用;

3)干扰可能会中断景观中一些甚至全部生态过程; 4)干扰具有强烈尺度效应;

5)干扰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历史与现状 1 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简介

1)景观生态学最初起源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欧地区,1939年德国学者特罗尔(C. Troll)提出景观生态学这一研究方向。

2)欧洲为适应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需要,一直延续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 3)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欧美生态学家们同时意识到了景观这一重要研究层次的重要性。景观生态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4)新发展方向得到生态学界的普遍认同(特别是资源学、林学、生物保护学等),学科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 国内学科发展简介

1)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始于1980’s年代初期;

2)地理学家门杂器寻求新的学科定位过程中率先注意到欧洲的经管生态学研究思路;

3)八十年代初期北美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内一批学者的关注; 4)国内有诸多科研单位面临业务重新定位的发展需求;

5)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景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6)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 3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

1)理论和方法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相关学科的全面介入,为景观生态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理论、方法论和应用研究出现了明显的破碎化倾向;

针对近年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应用研究逐渐出现的破碎化倾向,一批有远见的景观生态学家提出了以实际应用问题为导向进行生态学研究的整和,这从IALE第五次大会上可以明显的反映出来: *碎裂化(fragmentation):一种生境、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被分割成更小单元的现象或过程。

IALE第五次年会研讨专题 主题:科学与行动 第三讲 景观组分:斑快(patch) 一、斑块的起源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小面积干扰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一个小面积区域逃逸出周围地区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的斑块类型;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斑块除起源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外,其它重要形状特征还包括斑块面积、边界和形状等,这些性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 斑块的规模效应(1)

大斑块:保护水质、发育河流网络、内部生境、核心生境、种源、小生境、保持自然干扰、缓冲能力强。

小斑块:中继站、边缘生境、降低捕食几率、提供特定小生境、保护小型物种与生境 ★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优化的景观,应当有一些大的斑块,周围还有一些小的斑块,一同散布在基质中。

此外斑块大小还将影响景观中的许多生态过程的空间分异,主要包括: 1)生产率和生物量分2)侵蚀和营养元素流 3)水分流动和循环等

不过上述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无完整的规律性总结,但是许多现象已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注意。

★在涉及为了物种生存和自然保护目的而考虑斑块面积的时候,通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参数:

1)斑块内的基因流; 2)最小生存种群; 3)大斑块的安全数量。 三、 边界与边缘(1) 边界(boundary):构成相邻生态系统边界的区域。 *边缘(edge):一个生态系统周边的附近地区,该区域将缓解环境对生态系统内部的影响。

景观中的边界具有不同的功能(生态流障碍、管理界限、环境变化的急变区等)人类是边缘种,并且经常通过各种活动创造更多的边界(景观碎裂化)。

边界问题研究通常包括:边界结构、调控机制、边界功能以及边界动态。 边界与边缘(2):1类型与突变程度 边界的形成机制:

1)自然环境的镶嵌性特增,如土壤类型或地形等;2)自然扰动;3)人为活动。 ★边界突变程度:

硬边界:通常指那些直线型具有高对比度的边界

软边界:指那些有一定过渡性质并带有一条或两条边缘的边界区域。 *边缘效应(edge effect):通常指与生态系统内部生境相比,边缘地区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度 ★边界的尺度差异:

精尺度边界:道路和相邻局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界; 中尺度边界:中尺度地形及长期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边界(如流域边界或大面积农田及果园之间的边界);

粗尺度边界:景观、气候区、生物区边界 边界与边缘(3):2 边缘发育及调控机制

边缘的结构一般受到四类动力学机制的塑造作用,既小气候、土壤、动物和人类。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边界地区的宽度、高度和长度。 1)小气候:光照、温度、蒸发、风特征等;

2)土壤:土壤的性质、发生和发展、水分含量、矿物养分含量等(差异形成原因:两边土地利用方式、微气候特点、生物特征、特定人为活动等); 3)动物:种类、分布、捕食等; 4)人为活动:生产和管理。 边界与边缘(4):3 边界的功能 (1)

斑块的边界功能类似于细胞膜的功能(小分子传输、大分子选择性传输以及能量损耗性传输等),景观斑块边界的功能大致可以物化成五个部分:生境功能、滤网功能、通道功能、物种源功能以及汇的功能,这里重点探讨生境功能和滤网功能。 1)生境功能;主要影响边缘物种的种类、丰度、密度和生物量。 A.边缘生境与内部生境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B.边缘地区的生物种类多为景观内部的常见种,一部分为仅在边缘生境中出现的生物种类,很少有稀有种类出现在边缘生境中;

C.边缘生境中的生物种类主要为边缘种和多生境物种;

搜索更多关于: 南林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复习笔记 的文档
南林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复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f9kk2coz79gaia4883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