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三部分-专题十-第2课时-能力提升-含解析
2
1、(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联考)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观点。题干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辅助作用
解析:选C。据题干中信息,从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表明中共中央实际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故选C项。
2、(2018·长沙一中月考)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这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 )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解析:选B。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选B项。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中
3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
3、(2018·黄冈调研)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81.00元 463.00元 858.00元 物价指数 100 107.2 123.2 1978年 3 645.2亿元 1980年 4 545.6亿元 1985年 9 016.0亿元 上表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 A、严重经济匮乏初步缓解 B、经济增长为物价上升抵消 C、人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现有体制任务紧迫
解析:选A。根据提供表格数据,从1978到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而物价指数却只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可见物资是比较充裕,故选A项。
4、(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满足了企业发展需要 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4
解析:选B。根据题干文件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以得知企业有了一定自主权,能够促进市场活跃,故选B项。
5、(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20世纪90年代,我国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 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 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深化 C、新经济体制建立
B、全球化趋势加强 D、思想进一步解放
解析:选A。20世纪90年代,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束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进而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A项。
6、(2018·玉林、贵港质检)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解析:选B。材料意思是:由于立法工作量大等原因,所以在立法工作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出现,可以进一步完善,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所以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