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述器材,测定待测液体的密度。 (i)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ii)需要记录那些数据?
(iii)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计算式。
上海市第二届初中物理竞赛
复赛试题(1988年)
说明:本卷共六大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填充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某人沿一条直路用1小时走完了6千米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又用1小时继续向前走了4千米路程,这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千米/小时。
我国古书《____________》记载了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________和他的学生所完成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
质量为100克、温度为-20℃的冰变为10℃的水,共需吸收热量________卡。已知冰的比热为0.5卡/(克·℃),熔解热为80卡/克。
在某种溶液中,分开放入A、B两极板。通电后在2秒内有0.8库的正离子到达溶液中的A极板,同时有0.8库的负离子到达B极板,则该酸溶液中的电流强度为____________。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1和R2并联,现在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量通过度及R1两端的电压,请在“○”内填写相应的符号“V”或“A”。
R1和R2的电流强
选择填充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选择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并把选出的代号填入该题横线上方—根长度为10厘米的弹簧受到2牛的拉力作用后,长度变为11厘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牛。
1.5; B 2; C 4; D 6。
1标准大气压是_________×10帕;114厘米高汞技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10帕。 7.6; B 1.013; C 1; D 1.519。
在下列光学现象中,遵循反射定律的是________,遵循折射定律的是________。 岸边的景物在水中产生倒影; 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 透过窗玻璃观察窗外景物;
幻灯机中,放在光源和幻灯片之间的聚光镜使光线会聚。
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1987年) -5-
5
5
图1
的空白处。
米。如果这根弹
簧受到3牛拉力的作用,弹簧长度比不受拉力时的长度增加了______厘米;当弹簧长度变为13厘米时,它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
①如果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Δt甲:Δt乙=2:3,那么,它们比热之比c甲:c乙=___________。 ②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Q甲:Q乙=4:3,那么,它们的比热之比c甲:c乙=___________。 2:3; B 3:2; C 4:3; D 3:4。
老年人戴的老光眼镜是________,他们透过这种眼镜看到的景物都是________。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填错不给分,也不倒扣。
有一根长为l的均匀细棒,一部分浸入密度为ρ0的液体中,浸入部分的长度为b;另一端搁在容器器壁上,伸出器壁的长度为a,如图2所示。则细棒的密度ρ等于
??b?l?b??1??l?l?2a?;
??b?l?b??1??l?l?2a?; b?l?b??1??l?l?2a?; b?l?b??1??l?l?2a?????
。
图2
图3
图3所示是一个水位控制器,A为进水管,B为出水口。设相等时间内,A处进水量比B处出水量小。那么,B处开始出水时水位的高度和最低水位的高度分别是 h1和h2; B h2和h1; C h1和h1; D h2和h2。
如图4所示,斜面高度为h,长度为l,用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把重力为G的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拉力所做的功为W,则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力为
W?hGlW?hGlW?lGhW?lGh; B ; C ; D 。
图5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如果在容器内注满水,其它条件不变,则焦点位置将比不注水时
向上移动; B 向下移动; C 水平移动; D 保持不动。
图4
图5
图6
图7
图6所示是一个用两种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等腰三角形框架。AB和AC是铁杆,底边BC是铜杆,各杆用可以自由转动的铰链连接。现把框架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当温度升高时三角形底边上的高AD将: 长度增加; B 长度减小; C 长度不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有一根粗细均匀,重力不能忽略的不等臂杠杆,如果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铁块,空气中杠杆恰能保持平衡,如图7所示。现在把杠杆两端所悬铁块同时浸没于水中,则杠杆将 仍处于平衡; B 失去平衡,左端上翘; C 失去平衡,右端上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用绸子和玻璃棒摩擦,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当它们都带电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绸子和毛皮相互推斥; B 绸子和毛皮相互吸引; C 绸子和橡胶棒相互吸引; D 毛皮和玻璃棒相互吸引。 某甲利用平面镜反射看到了某乙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乙一定也能从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某甲的眼睛;
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1987年) -6-
某乙一定不能从同一平面镜同时看到某甲的眼睛; A和B两种结论都有片面性,结论和平面镜的质量有关; A和B两种结论都有片面性,结论和某甲隐藏得是否巧妙有关。
一块石头和玩具气球连在一起,投入水中后下沉,当气球完全浸没后,在下沉过程中石块和气球所受的总浮力将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保持不变; D 以上结果都有可能。
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氢气密度是氧气密度的两倍,如果用氦气代替同样压强的氢气充入同样大小的气球,则气球的载重量将比充氢气时
增加1倍; B 减小一半; C 保持不变; D 略微减少一些。 下大雨时,雨看上去连成一条条线,这是因为
雨太大时,雨水本身就是连续的水柱; B 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
C 空气中有雾,看不清楚; D 上面的雨滴比下面的雨滴下落速度快。 溜冰运动员穿了装有冰刀的溜冰鞋,可以在冰面上高速运动。以下分析中正确的说法是
穿了溜冰鞋后,冰刀对冰的压强很大,使冰的溶点降低,冰刀下的表层冰熔解为水,起到润滑作用; 冰刀很薄,使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减小,因此摩擦力很小;
冰刀比较锋利,能够切碎冰面,形成冰屑,把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钢和冰的硬度都很大,相互接触时摩擦力很小。
在一个物体和平面镜之间放一个不透光的屏,屏的高度只有物体高度的一半,那末平面镜前的观察者将 只能看到一小半物体的虚像; B 只能看到一大半物体的虚像; C 一定能看到整个物体的虚像;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
雪花不是晶体; B 玻璃是晶体; C 岩石不是晶体; D 海波是晶体。
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然后用手去触摸金属小球(人体是通大地的导体),再移开手,这时
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和金属箔都不带电; B 金属小球带负电,金属箔不带电; C 金属小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D 金属小球带负电,金属箔也带负电。
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在图8所示黑匣内接有3个电阻,R1=2欧,R2=3欧,R3=5欧。测得Rab=1.6欧,Rac=Rdc=2.5欧。画出表明三个电阻正确连接的电路图。
如图9所示,从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图中均未画出)折射后,成为会聚光束。会聚光束最边缘的光线是a和b,会聚光束在相交于一点之前,遇到了一个开有孔的平面镜。请用作图方法求出该会聚光束所成的像。
图8
图9
图10
证明题(本题8分)
如图10所示,一块电阻均匀的矩形薄片,长是宽的两倍。以长边的中点为圆心,挖一个半圆形的孔。已知ab间电阻为R,求证cd间电阻为
R4。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图11中,电源电压U=12伏,R1=10欧,R2=30欧,R3=10欧,I1=O.3安。求:伏特表读数和变阻器R中通有电流的那部分
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1987年) -7-
电流表读数电阻。
图11
图12是磅秤构造的示意图。AB是一根不等臂的CD和EF都是可看作为杠杆的两块平板,分别以板用竖直杆HC悬于H点,EF板用竖直杆EB悬CD板的小孔。若HB、O1H、O1A,O2E,O2F的长L3、l1、l2表示,而且L1=10厘米,L2=1厘米,L3=60l2=4厘米。磅秤平衡时,秤码重力P=50牛。求:的重力G(除重物G和秤码P,其他物件重力不
图12
杠杆,支点为O1,O2、O3为支点,CD于B点,EB穿过度分别用L1、L2、厘米,l1=40厘米,秤台CD上的重物计)。
上海市第三届初中物理竞赛
复赛试题(1989年)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I(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编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
1.如图1所示,把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铝球分别投入三个盛有水,盐水,水银的容器内,则平衡后所受浮力最大的铝球应该是 A 在水中的铝球; B 在盐水中的铝球; C 在水银中的铝球; D 无法判断。
2.两支队伍同时从相距为s的A、B两点出发,他们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相向而行。出发时,一个传令兵开始驾车以速度4v不停地往返于两支队伍的队首之间传达命令,当两支队伍相遇时,传令兵行驶的总路程为 A s; B 4s; C 2s; D O。
3.在不传热的容器内装有0℃的水。如果用抽气机迅速拍去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则 A 水开始结冰; B 水不断蒸发,直到干涸; C 水仍维持原状,没有变化; D水温略有升高。
4.一把钢尺在10℃的环境下测得一根铜棒长0.3米,则在30℃的环境下测得该铜棒的长度 A 比0.3米长; B 比0.3米短; C 仍是0.3米; D 无法判断。 5.如图2所示,一根轻杆可以绕O点自由转动,在它的A端桂牛的物体,为使杆保持水平,在杆的中点应用细绳拉住,如杆夹角是30°,则绳的拉力应是
A 50牛; B 100牛; C 150牛; D 200牛。
6.白天室内的人觉得光线明亮,而室外的人观看建筑物时总觉得窗口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A 窗玻璃的透明度不高; B 窗玻璃把入射光反射出去;
C 进入房间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很少从窗口射出; D 房间内和房间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有差异。
7.把图3所示宽边带有缺口的均匀圆环,放在火上均匀加热,结果是 A 缺口角度α变大; B 缺口角度艘α变小;
C 缺口角的两条边发生弯曲,不再成一个角;
上海市第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1987年) -8-
图1
一个重50果细绳与
图2
图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