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培养学生1—2项运动专长。 1.3体育教材生活化
体育要为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服务,提高生活质量;教材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的程式化,加强了教材内容的弹性和生活化选择性。在教材中选编的内容都是示例和案例性的。这些示例和案例都不是硬性的规定。对同一个教材内容,如跳跃教材:“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它不是死板的,硬性的规定。如“斗鸡”、“跳飞机格”“跳皮筋”、“跳楼梯、台阶”、“跳跳球练习”、“与各种器械结合的跳跃”跳跃方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设置新兴运动项目,小轮车、街舞、轮滑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1.4教材选择校本化
校本化的立足点是学校特色和师生个性,立足于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取向,强调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教材选择上注重课程功能,有利于解决具体学校乃至学生个别差异适应性问题。以教师为主导的开发主体必须彻底消除“官本”、“国本”、“专家为本”
的依赖,真正树立“校本”观念,以改进学校教育实践、解决学校教育面临的课程问题为出发点。
1. ■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除了要考虑到与校本课程目标的关联性
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 人文关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2. ■ 知识技能和人格发展的整合; 3. ■ 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 ;
2.体育课程开发现实选择
体育课程作为实践类课程,其课程实施绝不是按照计划所规定的技术路线,忠实地完成程序化的课程计划,当代体育课程开发不但应该饱含科学性,更应该蕴含文化性,在动态之中不断生成知识,技术,这是体育课程开发的核心所在。
2.1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
在任何情况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是重要,是首要的功能。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趋势得到暂时性遏止(杨贵仁在2011年11月19号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国家培训计划”讲话),但是肥胖问题、近视眼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成年病“低龄化”情况令人担忧, 1985年以来我国4次全国性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表明:中小学学生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体能(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力量)素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