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2:21: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

———参加小学语文课题组评优课听课反思

绣川教育办 盖学智

“人生易老”,蓦然回首,从事教育工作已二十余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六、七年,那时语文、数学周课时数多,语文课的训练也多,但那时由于有升初中的压力,有统考的压力,再加上训练方式单调,因而语文教师教得很苦,师生的训练也很苦。再后来虽然脱离一线教学十多年,但也断断续续地每年参与一些语文的听课活动。从几何时,大约是从轰轰烈烈的创新教学改革时起吧,我同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一样,真的不知道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了。(我不是全面否定创新教学,创新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的)曾经记得在一次创新教学语文课上,语文课抛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字、词、句、段、篇不再训练,听、说、读、写能力逐渐淡化,而是一味地探讨课文的求异上,把重点放在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得不到落实,得不到实现。(最明显的就是有一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观摩课)到后来,而且有几年的时间减轻学业负担,语文教学从字斟句酌的逐段串讲,从篇篇语文课的创新思维培养又转到了只理解课文内容上、只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上了。可以说除了语文的朗读没有丢之外,其他不该丢的大多都丢的差不多了。

小学语文教学何去何从?近几年,我发现我们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孙秀芹老师的带领下,抓学生的倾听与书写,抓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抓课堂的训练点,抓课外阅读,又重新回归到了语文最本质的工具性上了。我这里说的回归,并不是指倒退,而是指抓住了实质,找回了真谛。因为语文教学你不管怎样抓创新性、怎样抓人文性,你都不能丢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字、词、句、段、篇这些基本要素的学习,不能丢掉读写,否则的话那语文教学只能是雾里看花。

3月18日在南营小学举行的历城区小学语文教育部课题实验单位课例研讨暨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师的授课以及孙老师的点评、讲座,使我更坚定了我们区所走的语文教学之路的正确性。下面把我的几点感受简总如下:

一、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基本能力的训练。

字、词、句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人际交往语言的基本要素,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前几年出现的部分学校不重视学生书写、不重视生字词的掌握和读

写脱节所造成的危害至今未消除,现在小学高年级、还有初中学生错字连篇、语不成句、书写杂乱无章的现状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因而在高考作文中加进了错别字扣分的评分标准。同时这也关系到继承和弘扬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在这几节课中,五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扎实训练,如理解词语的训练,仿写句子的训练,仿写片段的训练;再就是启发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读中感悟的能力等等。 二、训练扎实而巧妙。

抓基础知识、抓能力的训练不能象以往语文教学中实行题海战术了,过去为了巩固基础知识,字词写了几十遍,课后问答题也都抄到作业本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磨灭了学生的天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学也变得枯燥乏味。而这几节课,教师训练方法较巧妙,形式也多样。其中黄育育老师所上的二年级《画风》一课,在认识生字词时方法就比较巧妙灵活,在认识“涛、宋、陈、丹、赵”等生字时,出示同学们熟悉的名人胡锦涛、赵本山、宋丹丹的画像来识字,学生学的有趣,记得牢固。另外还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在学习写神态的句子“眨了眨眼睛”时,启发学生换换写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学生很快说出“摸了摸脑袋”、“看了看四周”、“点了点脑门”、“双手托着腮”等不同的表述语言。谢云龙老师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与想象能力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舒缓的乐曲中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展开无尽的遐想,然后强化你想象到了什么的训练;在理解“竟然”一词时,启发学生用换词的方法加以理解,这些方法都比较巧妙。

三、注重读写结合。

在这五节课上都很好的体现了课题的主旨—注重读写结合。大量阅读的目的除了开阔视野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习文章的写法,学习文章的用词造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最重要的是为写打基础。在这里第一节课杨勇老师虽然上得有些拘谨,但在最后仿写韵律诗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不少的好诗句,而且每人模仿诗的结构仿写一小节,四五个学生的仿写就组成了一首全新的小诗,因而学生也发出了“写诗并不难”的感慨。枣林小学崔老师在学习了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课后,重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除夕真热闹”来写孩子们家乡的除夕,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喜庆的除夕,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好片段,重点学会了“总—分”的 写作方法。再如

宋群老师上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在理解完课文后,突出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抓住了典型事例以及小细节来写,让我们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然后进行课上“团结就是力量”的习作练习,学生就很自然地用具体的事例来围绕这一中心来写了。

四、训练有度。

无论干什么,都要把握“度”,否则“过”与“不及”都不好,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以往语文教学所走过的弯路与犯的错误,大都是在把握“读”上出了问题,要么轻读重写,要么重读轻写,要么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要么重基础轻能力,再就是重创新轻基础等等。

在这五节课上,“读”与“写”的度把握的比较恰当,阅读与习作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同时把握年级段、年级的训练点进行写片段写句子,不拔高,不降低;正如孙老师所说:“千万别上成习作课”。几位老师在理解重点词和把握重点句段上抓得准、训练有层次,训练分量合理,克服了过去段段精讲、句句分析和只读不深入的两个极端。许多特级教师上的课好的原因除了他们高超的授课艺术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外,就是在把握教学各个环节的“度”上大多都掌握得比较好。

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大,感受颇深。我觉得小学语文教学只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把握语文的本质,从学生生活实际与知识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训练点,抓好基础,读中感悟,读写结合,课外拓展,学以致用,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真正得到提升。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 的文档
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fm1r0kbeu3sk4u08kd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