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视频 售楼员与工厂老板的谈判 从售楼员的角度,这个案例是一个失败的谈判,主要原因就是售楼员没有一开始坚持自己的底线。
◆设定不同级别的限度 ◆为对方拟定相似的清单
◆选出个人的“否则”加固自己的限度,不要轻易更改◆达到底线前必须让对方知道 所谓谈判首先就是谈、沟通,然后才能做出判决。在谈判中对方的要求有些是可以拒绝 的,而有的内容可以酌情考虑,做出一定的让步,以便使谈判得以进行,顺利达到各自的目 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谈判之前设定好自己的谈判底线,并加固自己的防线,同时也应当拟定 对方的底线。当谈判逐步逼近自己底线时,一定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快到底线了。 达到底线前必须让对方知道
在设定底线的时候,建议谈判者事先做一些假想的练习,找一些人作为自己的谈判对手 进行演练,设想谈判中可能遇到的情景、麻烦,这种假想练习的效果往往是惊人的,因为在 进行正式谈判之前开始练兵,在谈判中就会心中有数,使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时,自己的底线不能随便更改,一些年轻或者没有经验的谈判者,由于怕谈判对手说 “不”,主动更改自己的条件,结果输掉谈判。因此,一定要坚守底线。此外要注意的是期 望与所得是相关的,期望越多,所得也就越多。不要轻易更改自己的底线
第二个视频 大染坊陈寿亭与藤井的谈判
陈寿亭和藤井的过招把推销和商务谈判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
青岛染织业商会提出抵制日货,并集体签字。陈寿亭之前就让老吴找人盯好东亚商社腾井的西红丸号运货船。这次腾井的货早到了二十天,原因是急着出完货后,帮着日本军部运军粮到旅顺。腾井让三木准备好礼品,亲自登门向寿亭求救。腾井到了客厅,深深地一鞠躬说:“陈先生,我们认识十几年了,也算是朋友,西红丸的坯布,请一定要收下。政府出兵,我个人是不赞成的,我只是个商人。现在,中国的朋友都躲着我,商社也来了些军部派的年轻人,我的处境很艰难呀。”说着,便掏出手绢来擦眼泪,像个孩子一样哭了。寿亭像是被感动了,又很为难地说:“你知道,我可是在商会里起了誓的。”腾井哭得更厉害了,又是一个劲地鞠躬。寿亭急忙拉住他:“你别这样,我就受不了这个。你说吧,那布多少钱?”腾井又把布降到了35元的低价,可寿亭还是不应。腾井近乎绝望了,只好把给军部运粮的事情说破了。其实,腾井这些年由于佩服寿亭的能力和人品,也暗中帮过寿亭不少的忙,就拿坯布来说,虽然,贾思雅拿关东军作幌子,腾井运给明祖的布价钱低,可每件布他都多给寿亭20米。今天,腾井把它说破了,寿亭大为感动,就应了35元钱一件的1500件坯布的合同。
陈寿亭充分掌握了谈判对手藤井的全部情况。,陈寿亭暗中调查好了西红丸的情况,得知这船是要去旅顺运粮食,腾井是不敢违背日本军部的命令,并且把孙明祖也支开了,所以他敢不接藤井电话,敢压着藤井。不过藤井也不是省油的灯,真情假意全用上了,又是鞠躬又是哭泣,才让陈寿亭心软,虽然比陈寿亭预期价格高了五元,但是还是接受了。
第三个视频李鸿章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的谈判
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和皇帝都跑到了陕西,继续派李鸿章去议和。当时李鸿章在两广任上对小丫鬟说,你家老爷我又要去当汉00奸,去卖国啦。
到了北京李鸿章对当时主管洋务的庆亲王奕匡说,上次中日谈判是 城下之盟,这次 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怎么谈那?
但就算在这样不对等的情形下,他还是找到了博弈点,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谈判。
第一天,他等八国代表都坐好了才从屏风后缓缓的走出来,坐定后说,前面这一排,都是老朋友了(各国公使)后面那一排我一个也没见过,给我介绍一下吧。
然后瓦德西就傻B兮兮的一个个的给李鸿章介绍,这是美国军队的×××,然后该军官就立正敬礼,李鸿章微微点头。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检阅八国联军,介绍了一半,李鸿章说,别介绍了,都坐吧,我年纪大了,记不住。简直就像是耍猴,当然作用仍是杀杀他们的气焰。这一点上,外国人永远没有中国人玩的好。
同样,瓦德西说,这是八国谈好的条约,你们看了吧?说说意见吧。
李鸿章冷笑一声,说说意见?我说的你们能听吗?你们会听吗?一群强盗,瓜分完了来让我谈意见。
瓦德西倒也脸皮厚的说,的确没啥谈的,你们必须同意,不过这是个流程,表示外交上的礼貌。 李鸿章说,一群强盗,别跟我谈什么礼貌。我只说三点:
1.我皇太后的名字必须从战犯名单上划去,杀了她,我国打乱,你们拿不到你们想要的任何东西 2.我们陪给日本的前还没还完,已经连年赤字,我们的赔款以赔得起为标准,否则逼急了你们一个子儿也拿不到
3.你别以为你们可以占领中国,你们占领的不是殖民地上的人民和资源,将会是4万万的仇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们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说完站起来说,你们好好想想吧,然后起身离开。
八国一下子就慌了神,后来定出的标准每个中国人陪一两,共4亿两。 这就是辛丑条约。
签字时,庆王爷迟迟不肯落笔,李鸿章走上前去对他说:庆王爷,天下最难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你还年轻,仕途无量,这个卖国贼的骂名,还是让我来当吧。
签字,照相,定格---这张就是我学的历史书上辛丑条约签订时的照片。
这两次谈判,如此艰难,李鸿章都能找到突破口,就算放在今日,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谈判专家。
而且,谈起爱国,我想没那个人比卖国贼李鸿章更爱国了。
电视剧难免戏剧化一些,李鸿章出来时,擎着雪茄,睥睨八国代表,声如洪钟,气势如虹。 即便是真实的史料中,我看了两遍《伊李问答》那种不卑不亢的感觉和贯穿其中的谈判技术造成的气场,还是颇为震动的,而国外文字资料中对李鸿章的评价也颇为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