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梧州市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总人口为5159.46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普查的4744.2万人相比,增长8.75%。人口结构中,0-14岁999.14万人,占21.71%;15-59岁2999.84万人,占65.18%;60岁以上为603.68万人,占13.1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为425.32万人,占9.24%。广西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梧州市总人口为327.33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9.11万人相比,增长13.22%,人口结构中,0-14岁人口为69.35万人,占24.06%;15-59岁人口为182.86万人,占63.45%;60岁及以上人口为36.01万人,占12.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34万人,占9.1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7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3个百分点。[4]
二、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惯性导致老龄人口在出生率下降后仍在增加
人口惯性是指达到生育更替水平①后人口继续增长的趋势。因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生育率②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以至降到生育更替水平以下。但是人口的惯性作用会使老龄人口仍保持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增长。随着低龄组人口生儿育女,剧增的出生人口数,将超过死亡人数。[5]但随着他们年龄继续增大,死亡人数将逐渐下降,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梧州市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水平和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惯性会使梧州市的老龄人口总数持续增长。在越来越大的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所占比例变小,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变大。梧州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将越来越凸显。
①
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是指这样一个生育水平,即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
们本身。当净人口再生产率为1.00时,恰好等于更替水平。
②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5
(二)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减少消费和资源消耗,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重要产品的人均产量更快地提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生育率为12.86?,比1973年的生育率下降了15.21?,我国的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6]
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生育率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梧州市的经济发展加快,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是经济发展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直接原因。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不仅能够满足了人民的温饱需求,而且还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平,为延长人们的寿命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适应经济的发展,梧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2010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分别支出21325万元、498万元、305万元。
①
这提高了梧州市的医疗卫生条件,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疾病,加强了人们对各种
疾病的抵抗力,使人口平均寿命增长。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但是出生率不断下降,青少年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减少,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人口的老少比高于30%,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三、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梧州市总人口为327.33万人,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88.2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9.35万人,占24.06%;15-59岁人口为182.86万人,占63.45%;60岁及以上人口
①
信息来源于梧州市政府公报。
6
为36.01万人,占12.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34万人,占9.1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7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3个百分点。①梧州市老年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全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快。人口老龄化导致总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也会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这使15-5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变小,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年轻型劳动力素质较高,精力旺盛,身体健康,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丰富的信息,他们具备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能够为梧州市的经济的发展发挥强劲的推进作用。与其他区内各市相比,梧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种丰富的资源,包括具有关键作用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梧州市的青年劳动力不断减少,老年劳动力逐渐增多。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使社会的人力资源减少,影响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劳动适龄人口的内部结构看,人口老龄化将造成梧州市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低龄老年人还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他们现在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社会保障不够健全的时期,一般是没有足够的储蓄养老,在客观上需要通过再就业获得经济来源,用以今后的生活和养老费用,这样在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又有大批的低龄老年人参与就业和再就业的竞争,使本来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2.老龄人口增加引起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增多,对社会需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大量的老年人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消费群体,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商品和服务要求更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口对商品、服务和服务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加大。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更是紧缺、落后。目前,在梧州市还没有发展典型的老龄产业,老年人的服装、出行交通工具、特殊生活用品、娱乐产品、书籍和文化活动等商品和服务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但是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供不应求。很多老年人买不到合适舒服的衣服、健康的老年食品和有意义的老年读物,找不到锻炼身体的健身馆和服务贴心的养老院等等。这要求政府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生产更多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发展老年人衣、食、行和健身消费品。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需要适
①
数据来源:梧州市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7
应老龄化的发展,敬老院、养老院等机构的供给需求扩大,老年大学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共建设量都不断扩大。[7]参与问卷调查的人中有80%认为梧州市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经济的发展,68%认为人口老龄化增大了家庭养老的压力,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将影响社会劳动力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
3.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是老年人获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最主要方式。老年人都希望与子女一起生活,安享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不断上涨,老年人的供养支出也随之增加。老年人退休后只能被动地接受子女的供养,供养情况受子女的经济收入水平和孝顺程度的影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梧州市的出生率不断下降,很多家庭出现了“四二一”代际结构,在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下,子女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如何养老将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在新兴社区有55%的老人觉得目前的家庭养老已不能完全满足养老的需求,子女不孝顺或者经济条件落后的家庭里,老年人无法安度晚年,有些老人甚至愿意选择购买养老保险,住老年人公寓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只依靠家庭供养是完全不够的,要把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逐步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给的养老模式,提高养老的质量和水平。
4.过多的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在梧州市新兴社区,总人口为8790人,其中0-14岁的人口数为2198人,占总人口的25%,15-59岁的人口数为5242人,占总人口的59.64%,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数为1350人,占总人口的15.36%。社区在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拥有中共党员181名,其中退休党员143名。社区中有独居老人60个,留守儿童12名。独居老人们自己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依靠领每个月低保生活,有的老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到街上拾荒、到工厂做苦力活或者自己卖菜养活自己。他们的生活居住环境简陋、经济收入少、缺少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身体虚弱多病,缺乏贴心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近年来,梧州市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流向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加。随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这些老年人形成社会群体,并对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形成共同的需要,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后果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