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等港口功能,开辟10条新的国际航线。各口岸通关效率要基本达到上海、深圳水平。发展零部件生产,方便整机配套。加快法制、体制及人文环境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建立健全为外商服务的要素市场和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以良好的服务吸引外商。依法保护外商利益。
先导区要先行,拉动全省的开放。省、市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类先导区的发展,为其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其成为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和拉动增长的重要基地。大连开发区、保税区、双D港和大窑湾港区要发挥集群效应,做大电子信息、软件及新材料等产业;沈阳浑南和铁西、张士开发区,要加快建设先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863”软件园。营口开发区要加快临港工业园建设。鞍山、抚顺、丹东、锦州、铁岭、阜新、辽阳、葫芦岛的工业、农业、科技等各类园区,也已初具规模,各有特色,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搞好服务,形成更多更强的主导产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进一步扩大“内联”。东南沿海各省已集聚了很大的经济能量,具备了北上投资的条件,中西部各省区在大开发中也出现了巨大商机,并表现出与我省合作的浓厚兴趣,为我省企业提供了互惠双赢的极好机会,也使内联成为各市获取项目、资金的捷径。省政府将继续创造条件,支持各市外引
内联。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发展
辽宁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在改革上迈大步子,做大文章,有大突破。各行各业都要想改革、促改革,向改革要发展,要效益。要不断创新体制,激发活力。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完成改制。除必须由国家独资和控股的企业外,其他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股比重由目前的72.3%降至50%以下。全面完成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对200户破坏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闭。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税费改革在今年上半年试点的基础上,下半年在全省推开。有条件的地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集约经营。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改革。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更多民间资本加快发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假”斗争,打造“诚信辽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
省产业安全预警系统。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这是调整我省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适应市场、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实行市场准入、登记、税费、融资平等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民间资本尽快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服务业、外经外贸等领域,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5年新创就业岗位180万个。 (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辽宁有2000万农民。各级政府都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行工农并举、城乡联动,按照“二三一”产业顺序,发展农村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
推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退耕还林的难得机遇,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荒山造林700万亩。在发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塑造名牌,拓展市场。第一产业中林牧渔业比重由53%提高到60%。粮经作物比调整到50∶50。调整布局结构,形成各具特色五大产业区和沈大、沈山、黄海大道三条高效农业产业带。切实保证农产品
质量安全,建成辽东半岛无规定疫病示范区。
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0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00个。农业技术推广率、科技对农业的综合贡献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小城镇为依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郊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加快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服务业。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0%。
引导多元投入,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用好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多元投入、多轮驱动,繁荣经济,拉动农民增收。
(四)培育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达到4000亿元。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