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导语的设计艺术。 《准确、及时与便捷》:介绍消息与通讯,结合课文及联系电视、广播、报刊新闻,进行阅读分析,掌握两类新闻文体的特点及写法。 《写作实践》:从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写作训练。 附:一、关于苏轼与辛弃疾两词的评论
清代黄氏《蓼园词评》:?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拍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
清代先著《词洁辑评》:?升庵云:‘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按:升庵即明代杨慎,他在《词品》中认为此词在辛弃疾词集中为第一。)
清代王弈清辑《历代词话》:?辛弃疾每开宴,必令侍姬歌所作词……既而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特置酒招客,使妓按歌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客逊谢不可,或措一二语不契,又弗答。相台岳珂年最少,率然对曰:‘童子何知,而敢有议,必欲如范希文以千金求严陵记一字之易,则晚进窃有议也。’稼轩促膝使毕其说。珂曰:‘……新作微觉用事多耳。’稼轩大喜,谓座客曰:‘夫夫也。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未竟。?
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稼轩固是才大,然至情处,后人万不能及。?
清末王鹏运《半塘遗稿》:?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二、通讯与消息
共同点:真实性,信息性,客观性。
不同点:消息要求简明、迅捷,以交代清楚事件的新闻要素为主,不作或少作评论,强调客观性。形式上要有导语、主体正文等常见结构,呈?倒三角?结构。而通讯则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讲究文学性,可用多种表达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综合运用,形式也较为灵活。
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 此专题是文学性作品欣赏专题,选取了不
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7篇文章,有小说、散文(抒情、写人散文)等。通过教学,进一步从文学性作品中汲取人文艺术营养,领略文学大观园的美色乐趣。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 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
通过教学,进一步学会分析、欣赏、评价不同体式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的基本方法,能按照要求,用一定的文艺、写作等观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特色等。 课 文 《荷塘月色》 (抒情散文) (朱自清) 教 学 要 点 表达、语言特色 构思 以游历荷塘经过为明线,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内在线索,借鉴古代诗文?意境?,通过叙事、描写,刻画?荷塘?景色,来传达自己的感受,达到含蓄蕴藉的境界。 语言、表达 简洁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而又优美多姿的描写语言。多种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荷塘景色。 构思 以春雨为线索,将自己在各地听雨的感觉用?思乡?的感情线索贯穿起来,构成富于诗意的优美意境(借鉴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构思),于中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时代感慨。 语言、表达 充满古典韵味和色彩而又简练、优美、富于诗意的语言,多种传统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大量有关 ?雨?的典故。 构思 围绕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选取人物几个细节片段,勾勒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写人散文与人物传记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要抓住人物的几个片段,一鳞半爪即可,而后者则相对要求较完整表现人物 人文思想内容 了解本文的写作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灵感受及表达的感情。了解作者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听听那冷雨》 (抒情散文) (余光中)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其中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作者余光中及他的散文。了解和体味本文引用的大量关于?雨?的典故材料。 《金岳霖先生》 通过金岳霖先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执着知识学问、真诚待人、心无城府、天真无暇、热爱生活、平(写人散文) 凡而又超脱的本质特征。 (汪曾祺) 了解汪曾祺的小说、散文特点及成就。 《亡人逸事》 (写人散文) (孙犁) 了解体会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关心的人情美,亲情美。 了解孙犁小说、散文的特点及成就(联系读过的作品)。 了解我国诗词文中特定的?悼亡?作品(专指悼亡妻子,如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唐代元稹的《遣悲怀》、苏轼的《江城子》、巴金的《怀念肖珊》等名篇)。 联系读过的鲁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和体会鲁迅作品的战斗意义及?启蒙?的意图。分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的主要思想特点。前者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后者主要应以叙述为主。 语言、表达 风趣幽默、自然洒脱,简洁而隽永。 构思 抓住与妻子相识、结婚、生活、临终的四个片段,刻画出一位质朴、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相夫育子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表达作者无尽的哀思。选取平常生活场景和细节逸事,蕴涵无限深情,更能打动人心。 语言、表达 清新、自然、平淡、细腻、简练、隽永的语言,白描传神的手法,融真挚深沉的感情于叙事中,是孙犁小说、散文的基本特色。 《祝福》 (小说) (鲁迅) 构思 以?我?为穿线人,通过回忆,将祥林嫂一生的两次婚姻遭遇展示,刻画出受封建思想和礼教摧残的劳动妇女悲惨形象,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特别是毒害人们心灵的罪恶。小说采用顺叙、倒叙相结合的结构及叙述视角的变化,将更多的内容容纳于一个短篇之中。 语言、表达 冷峻、简洁的叙述语言,白描传神的描写语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多种手法和效果。 构思 通过老船夫孙女翠翠与船总两个 了解、体会、分析、评价沈从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之间爱情纠葛及凄美 《边城》 文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自然的悲剧结局,展现湘西山区中朴素的人性(中篇小说) 美,风俗美(联系时代)。 美、风俗美、自然美。 (沈从文) 了解沈从文小说的特色和成就语言 表达 1、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地(三十年代京派小说代表)。 方色彩的环境描写;2、象征?爱?与?美?的人物刻画(翠翠形象分析);3、散文化、抒情化的小说特色;4、清丽质朴、含蓄自然的语言。 构思 节选部分通过黛玉初进贾府的所 联系初中九(上)《香菱学诗》,见、所闻、所感,初步展示贾府的环境及 《林黛玉进贾进一步了解被称为?封建社会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为下面情节的推开府》 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的情发展作铺垫。 (长篇章回体节、人物、思想内容、艺术,语言、表达 洗练、简洁、纯净、自然而小说) 阅读、鉴赏《红楼梦》。介绍和又丰富多彩、文采斐然的语言总体特色,(曹雪芹) 学习传统?评点?法,了解和切合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化语言。白描、掌握一些文艺批评的术语。 细节、心理、言行、对比等多种刻画人物手段。环环紧扣而又自然发展、线索多头、人物众多而又层次清晰、节奏分明的结构。?天然浑成?的总体艺术特色。
附:一、蒋捷《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 《边城》小说章节简介;小说共21节(课文选取3——6节),按照情节发展,可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及人物。湘西,老船夫与孙女翠翠;船总顺顺及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傩送(二老)。
第二部分(3——10节)写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相识及感情纠葛:天保看中翠翠,而翠翠则中意傩送,傩送也心中有翠翠,有人为傩送作媒(碾坊主女儿),翠翠心中惆怅,傩送也不愿意。课文节选部分介绍当地风俗、人物,通过回忆写出翠翠与傩送相识经过,又认识天保,伏下纠葛。
第三部分(11节)天保托人来向翠翠爷爷求婚,翠翠不愿而无言,爷爷考虑自己年老,为翠翠着想,劝说翠翠。
第四部分(12节)天保与傩送互相说出自己的心思,决定以?唱歌?来决定谁赢得翠翠。
第五部分(13节)爷爷为翠翠安排好将来,要答应天保,引起翠翠反对。
第六部分(14——17节)天保知道一切后,为了把爱情让给傩送,出走,不小心被淹死。引起了傩送误会,以为是翠翠家让天保出走的。
第七部分(18——20节)傩送误会,也出走,爷爷担忧翠翠,病死。 第八部分(21节)翠翠接过爷爷的船,一个人继续摆渡。
三、《红楼梦》节选《林黛玉初进贾府》中重要人物关系表:
贾 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