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理综试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C、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D、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8.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H=2的盐酸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02NA B.100g 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Cl3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25 ℃时,pH=12的1.0 L NaClO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01NA 9.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
序号 实验内容 向盛有10滴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A 加0.1 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 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1 Na2S溶液 B C D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MnO4溶液,振荡; 向2 mL苯中加入3滴酸性MnO4溶液,振荡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验证淀粉已水解 ---实验目的 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 10.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 A、 Al3+、 NH4+、 Br- 、Cl- B、Na+、Mg2+、ClO—、NO3— C、+ 、MnO4- 、CH3CHO、 SO42- D、 Na+、+ 、SiO32-、Cl-
11.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 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 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 W C、原子半径:T > Q > R D、含T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12.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B、电子沿n→a→b→Cu路径流动 C、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漏选得3分,全对得6分,共计12分)s5u
2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为中性; B、在Na2S溶液中:c(Na) = 2[c(S2-) + c(HS-) + c(H2S)]
C、含1 mol 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 c(HCO3)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 c(CH3COO) 23.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
-
+
-
+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丙图装置酸性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D.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II卷(64分)
30.(16分)普鲁卡因是常见麻醉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OCOOH化合物IICOOCH2CH2ClFe HCl+COOCH2CH2Cl化合物VC OCH2CH2N(CH2CH3)2NO2化合物INO2化合物IIINH2化合物IVNH2普鲁卡因
回答以下问题:(1) 化合物Ⅲ的分子式 ,该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有:硝基、 (填名称) (2) 化合物Ⅱ(HOCH2CH2Cl)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化合物Ⅰ→化合物Ⅲ的反应类型是 ; (4) 普鲁卡因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①已知
H2NCOOHH2NCOOH和化合物Ⅵ。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经氧化后也能得到上述化合物Ⅰ,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种水解产物化合物Ⅵ可以通过化合物Ⅴ(HN(CH2CH3)2 )在一定条件下与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已知分子中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32.(16分)自1913年工业合成氨投产以来,合成氨工业不断发展,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 酸,在工业上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O2(g)=2NO(g) △H=+180.5kJ/mol
N2(g)+3H2(g)
2NH3(g) △H=-92.4kJ/mol
2H2(g)+O2(g)=2H2O(g) △H=-483.6kJ/mol
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 反 应为:N2+3H2
2NH3,氨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在10min时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A的平衡常数 (填“<”、“>”或“=”) B点的平衡常数。
(3)若合成塔内生成17g氨气放出45.5kJ热量,在图2坐标上画出该合成氨反应过程中能 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4)在一定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 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298 4.1×106 398 1 2NH3(g),其化学平衡常数
498 2 … … ①比较1、2的大小:1_______2(填“>”、“=”或“<”)。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填序号)。 A.2v正(H2)(正)=3v逆(NH3)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v正(N2) = 3v逆(H2)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5)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下,将6.4mol H2和2.4molN2混合于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3min末时反应恰好达平衡,此时生成了1.6mol NH3 .计算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
32.(16分)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CeFCO3,它是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重要矿物原料。氟碳铈矿的冶炼处理工艺已经发展到十数种,其中一种提取铈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焙烧后烧渣中含+4价的铈及+3价的其它稀土氟氧化物;酸浸I的浸出液中含少量的+3价的铈。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前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II后,四价铈转化为三价,为了避免三价铈以四氟硼酸盐形式损失,用可溶性钾盐将四氟硼酸根沉淀除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过程中,酸浸I 中会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写出产生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进行操作I所用玻璃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I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调节溶液pH值获得Ce(OH)3,测定该溶液pH值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氧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
33.(17分)已知草酸是酸性强于醋酸的二元弱酸,对应的钙盐(CaC2O4)不溶于醋酸,能溶于强酸,它还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下图是利用饱和草酸溶液与ClO3粉末在60℃时反应制得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
A B C
(1)该反应的反应原理为以下化学方程式,试配平: _____ClO3+_____H2C2O4 ——____HCO3+____ClO2↑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C中含有NaOH、NaClO2、NaClO3等溶质,有同学说,C中还可能含有Na2CO3,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________ 。
(4)某同学查资料得知“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他将菠菜研磨成汁、热水浸泡、过滤得到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沉淀备用,对生成的沉淀进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CaCO3;
假设2:既存在CaCO3,也存在CaC2O4; 假设3: 。
②基于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卷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1 mol·L1 H2SO4、0.1 mol·L1 HCl、0.01 mol·L1 MnO4、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步骤1: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加入 。 步骤2: 。
7-12BDDADC 22BD 23AD 30.(16分)
(1) C9H8N O4Cl (2分), 氯原子、酯基 (2分) (2) HOCH2CH2Cl + NaOH
H2O---
预期现象和结论 HOCH2CH2OH + NaCl (3分)
(3)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分) 1(4) ○ 2 ○
O2NCH3 (3分)
CH2—CH2 O + HN(CH2CH3)2 一定条件 HOCH2CH2N(CH2CH3)2
(3分)
31.(1)4NH3(g)+5O2(g)==4NO(g)+6H2O(g) △H= —905.0 kJ/mol (2分) (2)移去部分氨气(2分) ; = (2分)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