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有关受众的研究,迄今已取得哪些成果?
三 论述题
1.论传播领域分众化趋势。(北大 03 新闻学) 2.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北大 03 传播学)
3.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适用受众细分的现实?(清华03 传播学) 4.试论受众权力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人大 01 传播学) 5.试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中传 04 传播学) 6.谈谈你对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人大1997)
7.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角度,论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人大1994) 8.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和看法。(北师 03 传播学) 9.试论当前新闻传播者与受者关系的新特征。(人大 05 新传 10.试论大众传播受众的主要特点。(社科院 04 新传)
第十章 信息流程研究
一 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二段流程)(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01 传播学 南大02 新传 华中科技 02 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 两极传播: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在40年代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理论假说。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对大众媒介保持较多接触,在特定领域能够对他人发挥个人影响的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母鸡在于揭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强调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人际传播的制约。
2.意见领袖(清华02 传播学 中传02 传播学 南大02 新传 北师 99、02 传播学 兰大 2000 传播学 重大04 传播学)
意见领袖: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不同于舆论领袖,意见领袖的一般特点是: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3)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4)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性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传播媒介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意见领袖的存在.
3.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清华02 传播学)
4.创新扩散模式(中传 04 传播学 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苏大01 传播学) 5.伊利县研究(中传 04 传播学)
伊里研究:拉扎斯费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大选期间就大众传播的影响力所作的一次调查。这次调查是在伊里县进行的,所以又称“伊里研究”,调查结果在1948年“人民的选择”为题正式出版。这次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重要理论观点,如“先有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补强效果”、“中介因素”、“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等。伊里研究的结果证明,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改变人的态度,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观点对否定早期的“魔弹论”的效果观起了重要作用。伊里研究是最早采用
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的一次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6.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南师 05 传播学)
二 简答题
1.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北大 04 传播
2.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把个体采纳创新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那几类?(清华03 传播学) 3.简述传播流的发现过程。(人大 04新闻学)
4.谈谈意见领袖及其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制约与影响。(人大 01、03 传播学) 5.什么是两级传播理论?(北师 2000 传播学)
6.新闻的散布(diffusion of news)创新散布(diffusion of innovation)有何异同?(清华 05 传播学)
7.简述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社科院 04 传播 中传 99 传播学) 8.二级传播理论有何理论贡献和局限性?(深大 04 传播学)
9.在中国当代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意见领袖”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如何发挥作用?对意见领袖的作用应如何评价?(深大05 传播学) 10.简述“两级传播论”的主要观点。(中传 01 传播学)
11.拉扎斯菲尔德的“二段流程”模式提出后,其他学者对这一模式作过哪些补充?
三 论述题 1.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 (复旦 02 新闻传播理论)
第十一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一 名词解释
1.有限效果论(复旦 03 新闻传播理论 清华 03 传播学 人大1996 深大 04 传播学) 有限效果论: 20世纪40至60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补强效果”、“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等。“有限效果”论的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对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这就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在70年代以后,“有限效果”论受到了人们的批评。究栳┯偟?
2.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北大02 传播学 人大01 传播学)
3.知沟理论 (清华01 传播学 人大 02 传播学 中传01 传播学 武大 04 传播学 北
师 02 传播学)
4.培养理论(北大 04 传播学 清华 03 传播学 深大 04 传播学 苏大 01 传播学) 5.枪弹论(中传 01 传播学 人大1997 北师 2000 传播学 四川社科院 04 传播学) 6.含义结构论(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7.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华中科技 04 传播学) 8.强大效果论(兰大 99 传播学) 9.议程设置(重大 04 传播学) 10.回归强效果论
二 简答题
1.简述“议题设置理论”的要点及意义。(复旦 01新闻传播理论 03 新闻传播基础(单考生)人大1999 新闻学 北师 02、04 传播学 ) 2.美国“议程设置”与我国“舆论导向”的比较。(复旦 06 新闻传播理论 北大04 传播学) 3.简述“知识沟假说”(北大02 传播学 中传 02 传播学 川大 03 传播) 4.举例说明你对“知识沟”问题的看法。(清华02 传播学)
5.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人大 03 新闻学 中传 01、03 传播学 北师 05 传播学)
6.简述传播效果概念的发展过程。(人大 04 传播学)
7.传播学牌中,经验学牌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及传播观的分歧。(武大 03 传播学 厦大01 传播学)
8.“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北师 06 传播学)
9.“知沟理论”指的是什么?人们之间知沟扩大的原因有哪些?(北师 06 传播 10.经验主义研究的十五座里程碑中,试举出其中的三个。(北师 05 传播学) 11.什么是“有限效果论”?(北师 03 传播学) 13.试述批判学派研究的主要特点。(华中科技 02、04 传播学) 13.有限效果论对人们态度的影响。(暨大 05 传播史) 14.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苏大 01 传播学) 15.“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的区别?(中传 01 传播学) 16.什么是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请各举一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重大 04 传播学)
传播学经验学派 唠&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也称传统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成为经验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义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得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传播学批判学派:
60年代以后在西欧一些国家形成的传播学研究学派。批判学派受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影响较大,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持批判立场。批判学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者群体,其内部又分为各种流派。主要流派有:1)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学者霍尔为代表,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编码和释码”的角度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与各种亚文化的对立、矛盾与冲突关系;2) 政治经济学派,以英国学者戈尔丁和默多克为代表,主要是从考察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入手,揭示资本主义媒介为垄断资本服务的本质;3)“意识形态霸权”研究,以普兰扎斯等人为代表,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来揭示资本主义媒介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具所起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学派反对美国主流学派的经验主义和行为科学的方法,重视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语义学的分析方法。
17.论述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 18.传播效果有哪些内涵和层次?
19.间接影响理论和选择影响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 论述题
1.美国有关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其主要成果对中国当前大众传媒时间的启迪意义。(复旦 99 新闻传播理论) 2.谈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的问题。(北大 03 传播学) 3. 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为什么过去效果研究一直占据着传播学研究的主流位置?(清华03 传播学)
4.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地处了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传播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中传 03 传播学) 5.结合三种假说谈谈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中传 04 传播学) 6.试论西方传播学效果理论的研究发展的历史。(南大02 新传) 7.试述效果分析理论变迁的社会条件和学术条件(南大 03 新传)
8.试述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及其所产生的理论背景,并谈谈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看法。(北师 01 传播学)
9.归纳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并说明它们的作用。(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10.结合网络传播的实际,说明你对信息沟理论的认识。(华中科技 03 传播学) 11.知识沟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暨大 05 传播史)
12.简述“培养”理论的观点,结合中国社会,谈谈电视媒介在培养社会成员形成“共识”方面的优势。(南师 05 传播史) 13.什么是传播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和传播观及研究重心上与经验学派有何分歧?(南师 05 传播史)
14.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果有哪些?
15.联系实际,分析议题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知沟理论的观点。 补充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文化工业(复旦 04 新闻传播理论) 2. 新闻传播媒介(人大 01 新闻理论)
3. 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人大02 传播学) 4. 隐私权(人大1998)
5. N级传播(人大1998、1999)
6. 传播效果(南师 05 传播史 中传 02 传播学)
二 简答题
1. 施拉姆是如何概括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清华04 传播学)
2. 你如何认识大众传播的“拟态环境”特点,议程设置理论是否意味着媒体可以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题?(重大 05 传播学)
三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网络传播时代传播新闻媒介的优势。(人大 01 新闻
2.你认为因特网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武大 02 传播学) 3.试比较新闻五要素(5w)和传播理论5w模式的区别在哪里?写出新闻5w和传播理论5W模式的内容。对二者进行比较和分析。(华中理工1995,新闻史论) 4.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北大 05 传播)
5.你即将在一个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主题是“网络言论:要自由还是要管理?”,请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网络传播的知识,结合实例,做如下思辨和讨论(20分)(南大 06 传播业务):
1)网络言论的类型和本质。
2)言论自由的普遍意义和网络言论自由的理论内涵。 3)网络言论管理在政治、法律、伦理形态上的表现。 4)关于“要自由还是要管理”的个人观点。
6.新闻学和传播学在研究方法和对象等方面的异同。(北师 05 传播学) 7.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你对“舆论”的看法。(北师 02 传播学) 8.试论网络媒体与报纸传播的互动效应。(深大 05 传播学)
9.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有哪些?试述传播学与其中一门学科的渊源与互动。(中传 05 传播学)
10.试论网络传播对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生态的影响。(重大 05 传播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