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w.w.w.k.s.5.u.c.o.m
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对、留、换、删、补、调。 3、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教学重点:
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
留、换、删、补、调五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一看 评一评(月考文言文翻译题学生答案点评)
①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参考答案:等到做了知县,显示了他的才能,但是他当官最终没有升职。(计分点:著、而、仕)
②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参考答案:一般人心里想说而不能够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意思,袁君都替他们把这些表述出来了。(计分点:世人、达、为)
③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参考答案: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计分点:以为、足、绝)
二.讲一讲 记一记 (考点透视)
考纲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句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练一练 说一说 (技法点睛)
方法一:对,即按照原句一一对应翻译。(略) 方法二:
例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译文: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行驶到临汝。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 “留 ”
方法三
例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身体和相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被”通“披”; 古今异义:颜色、形容; “枯槁”: 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总结: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
方法四:
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译文:(一种情况是)不通晓句读,(一种情况是)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反而放弃,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语气助词,不译;“也”句末语气词,不译)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 “删”
方法五:
例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省略了宾语和主语)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
方法六:
例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莫己若”应为“莫若己”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应为“谓我” 宾语前置)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 “调”
补充要点:
掌握并使用这些方法,不一定就能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还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阅读精神,联系大小语境进行考察,使句意与文意贴切。
文言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 领会大意 一一对应 斟酌词义 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活用通假 通通换替 无意虚词 陪衬删去 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 省略句式 补充通顺 字词句篇 前后联系 忠实原文 力求直译
四: 想一想 试一试 (拓展迁移) 1、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叔敖杀蛇
刘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1).译文:孙叔敖在年少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两个头的蛇, 杀了并且埋了它。 (2).译文:他的母亲说“蛇现在在哪?” (3).译文: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全国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去。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很恭敬。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赏有功劳的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
五:课堂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