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并列式结构
【训练目标】
学会写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旨来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点,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也是思路问题,首先要搞好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议论文主体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几种。
并列式结构是议论文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如2004福建满分作文《稳中求胜》,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密,中心突出。行文的基本思路是:简要评述话题或话题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然后把中心论点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论述,最后概括分论点,得出全文的结论,呼应开头。
并列式形式上的标志是: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前面一般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并列的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顺序可以灵活变化,但应考虑并列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和相互关系。一般来讲,把重要的放在前面,若无程序的差别,安排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了。
在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1. 理由并列,即观点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1
这种行文方法,其结构如下:
提出分论点
事实论证 引论 分论点一 理论论证
提出分论点
事实论证 本论 分论点二 理论论证 提出分论点
结论 分论点三 事实论证 理论论证 2. 例证并列,即材料的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这种行文方法,其结构如下: 开头:亮出论题,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论证; 论据一(事实材料);
过渡句或过渡段(最好有此环节,这样会使文章结构更清晰); 论据二(事实材料); 过渡句或过渡段; 论据三(事实材料); 结尾:重申或深化论题。
另外,并列式的结构还有许多变体,比如给每一则材料设计小标题,在并列材料之跳行、组合形成什锦拼盘等等,使文章结构“高清晰”化,从而使阅卷者能够迅速把握作思路。这也是高考场上容易驾驭的形式。
运用并列式结构要注意几点:
1. 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 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3. 分论点要准确、恰当,要合情合理。如“曲折有利于社会安定”就是一个错误的分论点。
4. 几个分论点要保持一致,即能共同支撑一个中心论点。如果在论述“直面人生缺憾”这个论点时,运用以下三个分论点:①以积极和坚强的心态面对人生缺憾;②直面人生缺憾,使我们得以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③直面人生缺憾,使我们生活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分论点①与②③不一致,因为①说的是如何面对缺憾,②③论述的是直面缺
2
憾的意义。
5. 几个分论点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虽是并列关系,但也存在着轻重先后的顺序,应使之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6. 注意多个材料的排列顺序,符合一般规律。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的,要合理安排。一般顺序为先古后今,先中后外。也可按其他顺序,但必须有条理。
7. 不要罗列材料(不等于材料丰富),要学会分析,把材料与观点很好地融合起来。议论文贵在分析,忌讳材料加观点。
【例文评析】
1、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怎样学富五车,也不管多么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由于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层层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
3
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2、稳中求胜(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弃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已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简评:这是一篇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文章先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然后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论证结构清晰,思考层次性强,并且文中所用例证,所引名句,均出自高中语文课本,在作者信手拈来之间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基本功能,结尾回应开头,并有所扩展,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从这篇满分作文我们也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即课文也是考生写作的一个源泉,课文中也有许多“黄金”值得考生挖掘,只要考生用得恰当、得法,也能让高考作文展现“神奇”。
[跟踪训练]
一、人生充满着选择,有人选择了生,有人选择了死;有人选择了执着,有人选择了放弃……
面对选择,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文章结构
4
要运用并列式,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人杨万里写过这样一首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说,不要说下山了就没有困难了,那不过是行人在空欢喜。正在万山圈子里呢。刚刚走完一山,迎面不是又有一山相拦吗?
请以“曲折”为话题写一篇并列式的议论文。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