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窦新东
来源:《数学大世界·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警示。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将要面临的新问题。从入学的初级阶段开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与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此篇文章結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着手解决所在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地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教师首先应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所指,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大势所趋,尤其在数学课程方面,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学习中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既要考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领悟与感知能力,又不能忽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应用能力。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一、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作为一门实际应用性很高的学科,在学习时应是一个从问题出发,最终再回归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从数学问题本身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须被摒弃,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逐步深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注重课堂知识在问题中的体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展开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能够提升,并且能及时更新知识。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知识讲解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是否有合理的方法可以证明两条直线确属平行?使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思维延伸,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二、利用建模思维,引导思维发散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并不只是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更应该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将核心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