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九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20:41: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百度文库

(4)被动控制型。这种类型的人易追随他人,愿意受人支配,与他人携手合作。

(5)主动感情型。喜欢主动与别人建立感情,主动与人表示亲密、友好、热心、照顾,并乐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6)被动感情型。这种类型酌人虽希望与别人建立情谊,但在行动上只是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却不能主动大胆地吐露自己的感情。 3.人际反应方式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形成各有特色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人际反应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了解这些人际反应的方式和类型,不仅有助于我们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人际行为,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诱导、控制人的行为,为人际交往创造有利环境。

人际反应的方式可从两个方面来划分:①根据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型;②根据在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动力、类型与原则

一、人际关系的动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动力,作为社会一员的个人的活动,其中包括建立人际关系的活动,也需要动力。那么进行人际交往的驱动力是什么?根据我们的研究,大致有:

1.为了人类自身的繁衍

6

百度文库

人的生产,就是人类的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这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生命的人。人类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生命,生产出人际关系的主体,保证了人类的种族的延续和发展,也保证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和丰富。若停止了人的生产,那么,种族便会灭绝,也谈不上人际关系。像我国古代的楼兰国的灭亡,是战争?是疾病还是自然灾害?有待于考古专家与科学家去揭开这一千古奥秘。然而,人类生产的停止,就会导致种族的灭绝和人际关系的结束。

人类在生产人的同时,也生产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如生产了家庭关系。在人的生产中,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生产者与被生产者的关系是父母和儿女的关系,被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夫妻是婚姻关系,父母与子女、子女之间关系是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当一个生命 诞生,与其父母兄弟姐妹便结成血缘关系,也与同父母兄弟姐妹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亲属关系,这是一种扩大了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邻居的关系,工作关系等非血缘关系的建立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繁衍。 2.为了人类的生存

人类建立人际关系,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也是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动力。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为了获取维持生命的物质资料,人类就要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关系,向自然界索取物质成果。凭单个人 的力量是很难向自然界索取充足的物质资料的,特别是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十分脆弱,必须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以“群”的力量,才能对付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即使到了现代,人类为了生存,获取生活资料也很难凭单个人的力量,而必须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才能顺利地进

7

百度文库

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为了人类精神水平的提高

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是一个渐次发展的顺序,在解决了人类自身繁衍和生存的需要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质量,生活的丰富和发展,就需要向第三动力进军——精神生产。

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精神生产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以满足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进一步提高人类本身生产的质量,增加物质生产,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也快速发展,精神生产的成果不断问世。人们为了精神生产的需要,结成了新型的人际关系,以推动精神生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类自身的质量,提高物质生产的质和量,向增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自然的奥秘,为人类服务,这些活动.靠单个人的力量 是难以完成的,也必须结成一定形式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的集体内进行。实践证明,精神生产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产生的规模,质量发展水平。人际关系需要精神生产来支持与维系。

以上简要地分析了建立人际关系的三大动力,这三大动力相互结合、补充,构成人际关系的动力系统,是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事物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的标准。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助于把握人际关系的基本要领。 1.趣缘关系

趣缘关系就是因人们的兴趣相同而结成的社会交往关系,它也是社会发展的

8

百度文库

产物,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人们在基本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为此人们结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如老年人养鸟、养花、下棋、打牌等娱乐群体。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其结构较松 散,活动的时间也较分散,一般活动在节假日、星期天及其他闲暇时间进行。 2.志缘关系

志缘关系就是因人们的共同志向或信仰相同进行社会交往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党团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共产党员为了追求共同的志向,向往共产主义并努力去实现这种目标,形成的同志式的人际关系。 3.业缘关系

人们从事共同的、关联的工作结成的人际关系,是以在社会组织中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为构成媒介。它有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服务关系、师生关系,师徒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

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组织目标,遴选人才时,选择好人际关系的切人口.以便选准、选好。如您要选择技术人才,从业缘关系上切人,往往比较成功。 4.亲缘关系

以姻缘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员早期出现的一种人际关系,有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亲属关系等。 5.地缘关系

以居住地域联结的关系,主要是邻里、同乡关系。大家都有一个心理体验:在国外或外地见到一个同乡人尤感亲切,心理距离一下缩短了许多。这就是地缘关系产生的心理作用。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有多少种社会关系,就有多少种人际关系。

9

百度文库

以上的分类,仅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划分的。

三、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

管理考为了架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遵守交往原则。交往原则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在我国每个公民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深交。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平等的一些限制。即:平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平等是现实,是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在交往中,注意用对等、求同、交友和谈心等方法去寻求平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互利原则

交友是互利的,有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三种模式。交往中的互利是以不损公肥私为前提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被人关心、注意的需要,那么,在和他人交往中,要想得到他人的关心、注意和爱护,应考虑他人也需要关心、爱护,在交往中,可用互助法、竞争法、交换法等实施互利原则。 3.信誉原则

在交往中,从古到今都把信誉看得非常重要。“与朋交而不信乎”、“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讲一个“信”字。

信誉的含义有:(1)在交往中,说真话,不说假话——言必信;(2)守诺言,践诺言——行必果。交友有信誉,值干金。信誉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10

搜索更多关于: 第九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的文档
第九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g9p12kpye9kfa2517te4mn0g1mmhw00jk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