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__袁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6:05: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

第一章 绪论

1、 科学: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是科学研究和

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2、 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3、 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4、 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科学知识是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2)因果决定论—科学假设,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普遍性—科学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4)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知识相对真理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科学研究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

(6)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量排除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7)明确性—科学研究针对具体事务,并且以明确的操作化方法进行 (8)社会性—科学必然受社会影响和制约

5、 科学的功能:技术功能—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技术手段

学术功能—基本功能,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真理、建立科学理论 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6、 科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7、 当代科学在发展上遇到的问题:科学与文化的分离、科学方法的局限、社会制度的制约。 8、 社会科学的内容: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研究

9、 社会科学的出发点: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 10、 社会科学的性质:同科学的性质

11、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

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2、

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从早期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没发展到更强调对现象做系统的解释;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家那样更侧重发现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注重说明个别事件或现象的特殊性。 13、 14、

传统的求知方法:权威法、经验法、思辨法(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科学程序:科学方法的核心,基本程序:建立假设、操作化、经验观察、得出结论

15、 16、 17、

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

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8、

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

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更具综合性与实证性。

19、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三层次(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时间性:横剖研究和纵观研究;<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和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

20、

实证主义方法论(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北大2003<

简>:简述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实证”含义:<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2)孔德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3)马克思方法论(复旦98<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主张通过直接考察现实的“市民社会”来建立社会理论。(4)杜尔克姆: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社会事实(人大96<名>): 在杜尔克姆看来,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现象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地社会事实,个人对社会事实的反应就如同五支队外界刺激的反应一样) (5)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自由想象优于经验观察”: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像经验实证主义所描述的那样起源于经验观察和归纳,而是从各种“问题”开始

的。问题促使人们的思索探究,促使人们作出各种假设式回答,然后通过事实证伪而形成知识。强调自由想象的重要性,自由想象是科学创造中不可或缺的非理性因素。证伪理论:波普尔认为不应通过肯定而应通过“否证”来构筑科学理论。波普尔“假设检验法”或称“试错法”,是杜威的假设演绎法的修正与发展。假设检验法公式:P1

TT

EE

P2

式中P为问题,TT为试验性理论,EE为排除错误。科学家遇到问题(P1)后先提出

,科学

判断假说(TT),然后通过证伪检验来排除假说中的错误(EE),形成理论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P2)

理论的发展便照此公式循环往复的进行。(6)库恩的“范式”概念和“科学发展阶段论”:库恩在对波普尔的假设检验法进行考察时发现,在研究的最初阶段

既在“自由想象”或“大胆假设”时,不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

的“想象”或“假设”,这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等等不同。库恩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来表示这一现象。范式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它是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组成,它反映了科学家看待世界、解答问题的基本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规则并非统一的、规范的,而是因人而异、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各学科的发展都要经历下列阶段: 前科学阶段学阶段

常规科学阶段

科学革命阶段

新的常规科

<1>在前科学阶段,存在着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竞争与相互批判;<2>常规科学阶段,一门学科开始成

熟了,其标志是各个科学家集团统一在一种研究范式中,他们有共同的概念体系、共同的假定和方法论原则;<3>当这门科学遇到无法解答的新问题,原有的研究范式不适用时,就进入到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家又分为不同的集团,他们求助于哲学思辨和理论创新;<4>直到有重大的理论或方法的突破,才能使科学家们重新统一在新的范式中,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库恩方法论思想的启示作用:<1>他把社会历史观和非理性因素引入科学和科学研究过程,打破了“科学万能论”,完善了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2>他的“科学发展阶段论”说明:存在多种方法论或研究范式。一种“范式”只有当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学科领域的所有新问题时,才能为大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3>目前社会科学尚处在前科学阶段或科学革命阶段。 21、

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狄

尔泰: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无法预测的。此外,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人和社会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科学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2)社会学现象学派: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实地考察,深入到行为者的意义与动机的领域,揭示出指导人们行动的内部逻辑。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而微的描述实际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探求并不存在的社会规律。上述观点根本否认社会规律和社会事实的存在,完全反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他在批判实证主义的缺陷的同时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就此而言是不足取的。(3)韦伯既反对实证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1>与实证主义不同,他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因此是社会事实是可理解的事实。必须首先观察行动者的主管思想状态,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作出判断。<2>与人文学派不同,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是有规律的,对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加以研究。但是,社会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解释不是仅仅通过外部表现和外部影响,而是还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3>韦伯认为,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4>韦伯“社会学”定义: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以便说明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韦伯的方法论原则目前为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4)历史社会学派:强调社会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主张在社会研究中发挥历史和哲学的想象力,运用思辨和比较等方法。(5)评论: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他们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是却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实际上,对实证主义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社会学家,大多数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而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22、

社会研究的层次(北大2000<简>:举例说明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层次;浙大2001<简>:简述社会研究的层次):

(1)宏观层次: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侧重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主题有:<1>社会变迁研究:是在文化层次上,即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来发现并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方式:文献研究、历史-比较研究);<2>社会结构研究:从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系入手来分析社会体制;(主要研究方式:文献研究、统计调查)<3>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将许多个人的行为或态度视为一个整体,由此来分析、预测人们的社会行动。(主要研究方式:统计调查) (2)微观层次:微观研究是从个人或群体入手,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交往来发现社会行动的意义、特点与其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主题有:<1>人的社会化;<2>人际关系(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实验);<3>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3)社会单位层次:是从群体结构和集体行为入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区:<1>社会组织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2>社会群体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实验);<3>社区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23、 整体论与个人论:(1)整体论认为:社会的性质不是由其部分的性质决定的。社会整体决定其各个部分的本质,

由此推论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因为社会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来解释,而不能归结为个人特性,即不能还原到个人心理或生理层次。(2)个人论认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个人,因为个人是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而国家、团体、社会制度等整体概念都是表明人们互动的某种范畴,他们都可以还原为个个参与者的行动。(3)二者分歧在于:个体论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并在基础层次上对事物作出解释,而整体论主张通过解释整体的本质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4)整体论(或系统论)是当代富有启发性的新思想。它正确地强调只有了解一个有机系统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认识系统的本质属性。但他并没有提供一套研究有机整体的操作方法。此外,从整体论推导出社会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__袁方 的文档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__袁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ga2f4599u28mwx1483k6i8ss1c8ox01bh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