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构化装置操作指南
第三章 开停工程序
1装置大检查
所有参加开工操作人员都应熟悉工艺流程及开工程序、安全注意事项及装置安全处理措施。 1.1 装置整体检查
a. 机械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设计要求; b. 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是否配套、齐全; c. 装置照明灯具是否齐全好用;
d. 地面、平台的各项设施功能是否健全,通行有无障碍。地面是否平整,应无垃圾和杂物;平台无裂纹、陷井及杂物,梯子、护栏是否符合要求;
e. 电缆沟内无积水、无杂物,盖板齐全严密; f. 各个法兰、阀门、手柄的操作是否无障碍;
g. 各设备、管线、法兰、阀门的刷漆、防腐是否符合要求; h. 吊钩、吊板、支架、管托、管卡是否符合要求; i. 检查有无遗漏项目和未完成的收尾工程;
j. 详细记录检查项目,对所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整改后,要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1.2 工艺流程检查
a. 按照工艺管线流程图逐条管线检查:流程走向是否正确;连接设备的进出口是否正确;管线的交会点是否满足要求;
b. 管线、阀门、法兰、盲板、垫片、螺栓等管件的规格尺寸、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 各个阀门、单向阀、安全阀(已定好铅封)、疏水器、阻火器、过滤器、取样阀是否齐全,安装方位是否正确;各个阀门盘根是否压好,手柄操作是否无障碍,开关是否好用;
d. 保温、伴热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 芳构化装置操作指南
e. 管线的刷漆色标是否正确;
f. 管线上的温度计套管、压力表管嘴、孔板、热电偶是否齐全,安装是否正确;
g. 管线安装是否牢固,相关紧固件结实可靠; 1.3 设备检查
a. 对照设备图纸及说明书的要求,核实设备及其附件的规格与型号。注意设计(操作)温度、压力、材质、容积等基本参数的正确性;
b. 核实设备安装的牢固性;
c. 核实设备各开口数目、方位、尺寸,以及接口管的连接正确性;
d. 核实设备安装高度是否合适;
e. 检查设备的保温、伴热是否满足要求。 1.3.1 机泵检查
a. 逐台检查机泵和电机的型号,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盘车是否灵活,地角螺栓是否把紧;
b. 检查轮罩等附件是否齐全,安装是否牢固。泵体丝堵是否严密;
c. 油箱的液面计、油标及附件是否完好齐全,油箱是否清洗干净,是否已加入足够量的相应牌号的润滑油,油位是否清晰,压力表是否安装齐全,量程是否适宜;
d. 电机接地是否牢固,控制开关是否安装正确、操作方便; e. 机泵冷却水系统,给、排水系统是否齐全、畅通、无泄漏; f. 机泵的出、入口阀门、旁路阀、压力表阀门等安装是否正确,开关是否灵活,操作是否方便,单向阀安装方向是否正确;
g. 产品说明书是否齐全,应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各项检查。 1.3.2 塔器设备检查
a. 塔设备在封盖前应加以检查,必须清除疏松的碎片、碎渣等,检查内部,不应遗留工具等物品;
10 芳构化装置操作指南
b. 检查塔内件、填料的材质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固可靠。填料的规格、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c. 检查开口、阀门、压力表、温度计套管等安装是否正确; d. 液面计及附件的型号是否正确,安装是否正确,部件是否完好可用。
1.3.3 容器设备检查
a. 容器设备在封盖前应加以检查,必须清除疏松的碎片、碎渣等,检查内部,不应遗留工具等物品;
b. 检查内部件、破沫网的材质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固可靠。破沫网的规格、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c. 检查开口、阀门、压力表、温度计套管等安装是否正确; d. 液面计及附件的型号是否正确,安装是否正确,部件是否完好可用。
1.3.4 冷换设备检查
a. 设备型式是否正确,管、壳程的工艺管线是否连接正确; b. 检查阀门、压力表、排气阀、疏水阀等安装是否正确;疏水阀安装方向是否正确;
c. 疏水阀出口管线是否有就地排凝措施,排凝口是否有下水道。 1.4 仪表控制系统检查
a. 开工前,对每台仪表、每个控制回路都必须检查是否处于良好操作状态和正确范围。仪表风管道,气密良好,干燥、无灰尘;
b. 检查设备清扫后仪表各部件是否复位。校验流量表的流量系数,确认流量范围是否合适、数据正确。校验温度、压力指示和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c. 检查控制调节阀的动作是否正常,并确认无杂物留在阀座里; d. 正式投料前,对所有联锁、报警仪表应进行模拟启动,模拟动作结束后,所有仪表的联锁、报警值应置于开车规定值;
e. 检查DCS的安装、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操作是否方便。DCS组态是否正确,各项功能是否可靠,软件是否会死机等。
11 芳构化装置操作指南
3.1.5 安全设施检查
a. 装置内消防水系统、消防灭火器材是否设施齐全、完好可靠,使用方便;
b. 装置内防雷电、防静电设施是否齐全可靠; c. 检查采暖通风设施是否齐全好用;
d. 检查操作人员的安全帽、着装、工具是否配备齐全,符合操作要求。
2公用工程准备
施工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需将蒸汽、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公用工程引入,为管线吹扫、水洗、单机试运做好准备。引入时要求先总线后支线的原则进行,遇仪表如水表、减压阀等,或拆除,或走付线,吹扫或清洗干净后复位,再向下进行。 2.1引入前的准备工作
a. 按规定办理手续,与各单位做好联系;
b. 关闭装置内所有阀门,装好必要的盲板,做好记录,并设专人管理;
c. 备好各种临时工具;
d. 检查流程线上的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是否齐全,量程和控制室内信号是否准确。 2.2引入步骤
a. 把新鲜水、循环水引入装置。开始引水时,要注意清洗管线内赃物,然后憋压检查是否泄漏。在引水冲洗管线时,断开相连的设备或加盲板,防止赃物冲入设备里;
b. 引入蒸汽。蒸汽系统使用前,必须吹扫干净。引蒸汽时要缓慢引入防止损坏管线;
c. 引压缩空气。慢慢将压缩空气引入装置,并达到设计压力。在各低点和总管末端排放,清除管内积存的水和污物;
d. 引氮气。先用压缩空气清扫管线,然后引入氮气,并置换管内空气,最后充压至设计值;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