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职人员学法考试复习题库
三、判断题
1、我国政府承认公民拥有双重国籍。(X) 注:我国政府不承认公民拥有双重国籍
2、道德和法律是两类不同的社会规范,因此,两者互不影响。(X)
注:道德与法律二者相互影响
3、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4、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X) 注:民主是法制的前提
5、国家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职权可以放弃不履行。(X) 注:不能放弃不履行
6、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的别称。(X) 注:违法行为不等于犯罪行为
7、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条件不允许的,可以不聘任。(X) 注:学校应当聘任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9、“一府两院”是指国务院、法院和检察院,它们都是国家行政机关。(X) 注:“一府两院”是指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10、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11、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1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X) 注:是社会主义制度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5.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6.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3/4以上的多数通过。(X) 注:2/3以上多数
17.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措施。(√)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X)
1
注:是一个法律概念 21.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都是民族自治地方。(X) 注: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22.凡是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都有纳税的义务。(X) 注:国家机关不是纳税主体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x)
注:在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时,可由国家安全部门、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24.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尊重和保障别人的人权做起。(√)
25.网络是虚拟社会,虽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但它并不会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x)
注:网络作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会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
26.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是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27.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统一整体,放弃权利的同时,也可以放弃义务。(x) 注:义务不能放弃
28.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x)
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9.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只是司法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x) 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0.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x) 注: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31.法治实践是最好的普法,领导干部带头依法办事,执法、司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最具实效的普法。(√) 32.依法严厉打击极少数暴力恐怖分子,正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障绝大多数人的人权,更好地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3.我们在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更要强调宗教信仰仅限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能介入社会现实生活,决不允许宗教干涉政治、行政、教育、司法、婚姻等。(√) 34.培养农牧民的法治意识是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的关键。(x)注:领导干部
35.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唯一手段。(x) 注:有效手段
36.讲法治要进一步强化宪法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人民利益至上、党的领导至
2
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x) 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38.法能维护权力运行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生活秩序和利益分配秩序。(x)
注:没有“利益分配秩序”
39.讲秩序就要营造有道德、讲诚信、守秩序的社会环境。(√)
40.讲秩序就要引导各族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41.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和促进全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2.现代法治理念要求,只有对公共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达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家管理目标。(√)
43.无论互联网站还是网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44.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是讲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一反两讲”的基础。(x) 注:公职人员
45.在公职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素质中,法治精神、法律信仰、法治观念和法治能力四个要素尤为重要(√)
46.法治精神是法治的思想内核,是法的价值体现,是法治实践必须奉行的基本原则。(√)
47.依法治国要求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就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善于掌握和应用行政手段做好工作。(x) 注:法律手段
48.公职人员要自觉规范行为,依法履责,依法办事(√) 49.“越权乱作为”,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公共管理或服务职能,办事效率低下,工作作风生硬,对群众置之不理,对工作得过且过,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敷衍塞责。(x) 注:失职不作为
50.要避免国家公职人员在代表国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乱作为”或“不作为”行为,就要坚持依法、精简、便捷、高效的原则。(√)
51.公职人员要引导群众认清“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反动本质。(√)
52.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国家公职人员要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按照群众的要求处理各类突发事件。(x)
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国家公职人员要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积极预防,敢于负责,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依法及时合理地
3
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53.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反暴力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54.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管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决定性作用
5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下级党委特别是常会会成员的监督。(×)注:同级
57.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
58.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59.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法治任务和法治手段是改革征地制度。(√)
6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6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62.党的十八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政治思维和经济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6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民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注:宪法
6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级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注:省以下
6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6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行公职人员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注:新提任领导干部
67.《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自由。(×)注:宗教信仰自由
68.《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宗教活动。(×)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9.《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
4
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70.国家禁止任何宗教团体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注: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71.新疆是全国唯一的三级(区、州、县)自治地方俱全的自治区。(√)
72.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73.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应当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辖区内村(居)民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流动人口除外。(X)注: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辖区内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74.学校由于学生学业繁重的原因,可以不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X)注:学校必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75.只有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有权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批评和建议,有义务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予以制止和举报。(X)注:任何公民 76.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7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78.民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注:宪法
7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8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8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82.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需向党中央报备。(×)
注: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83.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