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光碟或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 文。
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3、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三、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
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 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2、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3、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五、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中访友 山泉 溪流 热爱大自然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山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
1、 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u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