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VIP专享生活与哲学二轮第四单元(11、12课答案1)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3:5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社会发展的规律(第十一课)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三十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考点三十八: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考点三十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青华中学《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主备:赵 昆 审校:仝德军 胡 楠 12年4月

《生活与哲学》知识专题四(十一、十二课)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内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原因:它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方法论: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

第 1 页 共 12 页

考点四十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考点四十一: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四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表现(原理)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十二课)

(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一课)

(2)原因:它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青华中学《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主备:赵 昆 审校:仝德军 胡 楠 12年4月

(2)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2.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考点三十九: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

第 2 页 共 12 页

考点四十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考点四十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考点四十三: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青华中学《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主备:赵 昆 审校:仝德军 胡 楠 12年4月

1.人的价值的内涵: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评价: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2)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1)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标准):做到“两个自觉”(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面对同一问题,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补充: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他人利益的关系?)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把几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第 3 页 共 12 页

【知识结构】

考点四十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

人的正当选择。

③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青华中学《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主备:赵 昆 审校:仝德军 胡 楠 12年4月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当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第 4 页 共 12 页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青华中学《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主备:赵 昆 审校:仝德军 胡 楠 12年4月

1.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

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 自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

得 了巨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社会保险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保险立法提供了实践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出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VIP专享生活与哲学二轮第四单元(11、12课答案1)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gfpi0c43n8c83h0epna2cg5h8inz6016d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