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服务业
按照“突出特色、拓宽领域、提升标准”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依托泾渭分明、崇皇寺、昭慧塔等资源,创建中央商务区或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园区配套性生产服务业和消费类服务业。统筹城区和园区发展,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依托优势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共进,着力打造集休闲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旅游中心、商贸中心为一体的总部经济集群。到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到20%以上。
25
专栏六 “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
1.发展生产类服务业
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积极争取地铁二号线向北延伸穿越渭河进入泾河工业园区,火车专用线通新筑物流港连接泾河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公路网,在国道、省道、市道干线公路网络基础上,开通与周边市、县区的公交路线。
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福建西部工业物流园。
发展商务服务业。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等管理服务;发展咨询服务。重点建设“泾渭分明”财富中心、崇皇中央商务区。
发展金融服务业。创建渭北金融生态区和外汇结算中心,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鼓励金融创新,稳步发展综合类金融服务,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提高融资担保和风险防范能力。
2.创建现代服务业园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泾河工业园,创建和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专业性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产业园区各工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以县城、崇皇、泾渭三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园区。
3.发展消费类服务业
发展商贸服务业。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积极发展大型酒店、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休闲娱乐、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到2015年,建成一批商业集聚街区、特色街区,形成一批新的商业圈。
26
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以“泾渭分明”为主题的高陵文化品牌,基本形成以非遗项目保护、开发、研究为内容的高陵文化风情区和高陵特色文化。初步形成以工业园区印刷生产型,人口密集区文娱消费型,昭慧广场及县城东南文化展示型,泾渭分明、都市农业和农家乐旅游观光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一五”时期明显增加。
发展旅游产业。整合“泾渭分明”、唐昭慧塔、通远坊、杨官寨仰韶文化遗址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和品牌旅游。重点开发泾渭分明和昭慧塔周边等独具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泾渭分明景区、泾渭分明北岸农业旅游区、昭慧广场、通远坊和农产业观光体验园建设步伐,扩充高陵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景点数量,打造休闲观光游精品工程,提升旅游线路综合竞争力。
发展房地产业。按照保障供给、稳定房价的原则,加强对房地产一、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的调控,促进住房梯次消费。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高市场化程度。重点规划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商品房等住宅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建设“宜居”城镇。重点围绕南区“退二转三”和县城扩容改造发展,依托香江、颐和、西旅等房地产公司发展壮大房地产市场。
(三)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
按照“农业现代化”要求,以10万亩设施农业为引领,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公司化模式经营农业,加快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体系,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积极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畜牧业增收工程,积极实施单产提高工程,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加快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大力实
27
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积极发展农业终端企业,发展构建特色高效有机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订单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集散地、陕西最大的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区、西安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集中展示区。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