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某三口之家2007年9月收入共6258元。父亲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1000元;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900元;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回答1—2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该家庭收入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有________元,属于按劳
分配所得有_______元。 ( ) A.20584200 B.35001000 C.43581900 D.38302428
3.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 )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图是我国某市居民2007年收入一览表: 房屋、土地等其国债收股票收利息收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他收入 入 益 入 比例40 29 7 10 14 (%)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1
A.①② D.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5.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既要照顾穷人,又要肯定强者。“肯定强者”
( )
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②就要保护一切
劳动的收入
③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④必须在再分配
领域注重公平
A.①② D.②④
B.①③ C
.
①
④
6.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
( )
B.公平是提高经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劳分
配的体现
7.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
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 )
B.采取紧缩的货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2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
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8.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五年累计243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26倍。农村卫生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国
家财政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支出,体现了 ( )
A.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C.财政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D.人民生活有保障
9.我国农村居民享受“低保”,这属于
( ) A.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B.社会福利 C.社
会救济
10.过去我们治理通货紧缩,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
当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两种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 ( )
A.实现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C.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D.增强市场供给能力,抑制通货紧缩
11.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重点是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即按五
个统筹的要求,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大力
3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的上述调整有利于 ( ) ①提高经济效率 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③实现社会公平 ④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这说明 ( )
13.太控探测工程是一个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耗资巨大,我国政
府承担了“嫦娥一号”研发的全部资金,共投资14亿元人民币。二期、三期探月工程和未来的登月工程研发资金也将由政府承担
。( )
这
说
明
A.税收具有固定性 C.税收具有强制性
B.税收是随时变化的 D.税收具有无偿性
A.财政具有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 B.宏观调控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手段
C.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支持高科技发展已成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
14.2007年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六次上调,利息税税率降至5%。
增息减税之所以能对经济起到调节作用,原因在于它们
4
( )
B.直接关系着市
A.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场主体的经济利益
C.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D.是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15.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的减除标准从现在的1600元调整到2000元,调整后的标准将于2008年3月1日起实行。这一调整有利于 平
③刺激消费
④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再是
( )
①直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
负税人
A.①② B.②③ D.①④
C
.
②
④
16.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元。小明月收入只有工资元,个税调整后, 1 6600不超过500元的 税率 5% 10% 15% 他每月税后工资收入( 3 )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A.增加40元 B.减少40元 C.增加60元
D.减少60元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7.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财政收入达
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较大,
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这表明
( )
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只有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③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 B.①②
D.②③
C
.
①
④
18.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正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教育
公
平
。
这
表
明
政
府
通
过
财
政
可
以
( )
B.促进经济社会
A.调节收入差距
发展
19.2007年12月11日,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
益收取管理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按比例上交给国家红利,这
6
C.巩固国家政权 D.消除社会差别
些红利将用于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亏空。将央企上交的红利用于弥补社会保障资金的亏空,主要表明我国财政
( )
B.能促进经济结
A.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构合理优化
C.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D.是改善人民生
活的物质保障
20.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受食品、
能源价格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的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针对物价不断攀升的情况,某市政府决定对全市低收入的困难家庭实行猪肉等副食品临时性物价补贴,2007
年5月至7月每户补贴20元。这表明财政
( )
A.具有支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具有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C.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障 D.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
质保障
21.您要发票吗?如果不要发票,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饮料!”王老师
和朋友在一家饭店吃饭时,服务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饭店的行为 ( )
A.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7
B.属于骗税行为
C.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D.属于偷税行为
22.2007年,中国政府在中央财政中新增7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工
业锅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
程,并对企业按节能量进行奖励。这体现了
( )
A.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有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D.财政能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23.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 )
A.城市的教育比农村更重要 B.要优化财政对教育的支出结构 C.要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赤字
D.要大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24.纳税人和负税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
A.纳税人是税款的缴纳者,也是实际承担者 B.负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C.当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8
D.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的税款承担者,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25.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
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
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③④
D.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
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有一家生产炉具的国有企业,吴某被民主推选为厂长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工人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职工的收入差距,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高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后来,吴某自定年薪50万元,懂技术的副厂长年薪
9
30万元。一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工资还停留在每月二三千元的水平上,分配不公,有的到别的单位兼职,有的“跳槽”。一些工人认为,自己每月工资不到千元,是自己的劳动被低估了。厂内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下滑。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该企业的做法对我们在初次分配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何启示?(5分)
(2)在再分配中国家应如何做到“更加注重公平”?(6分)
10
27.材料一:在今天,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就有17.6元用
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有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有3.7元用于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等等。
材料二:作为纳税人,我们是光荣的建设者,同时我们也时刻享受到纳税所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社会环境。
材料三:山东青岛市百余家企业带着10万余户企业的重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全国纳税人郑重发出了“爱我中华,强我民族,依法纳税,报效祖国”的倡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11
28.2007年10月2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
志着中国在探索深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太空探测工程是一个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央政府承担了研发的全部资金,全国100多个单位,数千个厂家数以几十万计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这项工程。中央政府承担了全部资金,共投资14亿元人民币。结合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如果你还想了解与“嫦娥一号”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2分)
12
(2)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3分)
(3)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投入,请你谈谈国家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6分)(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3点理由即可)
13
29.材料一: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元) 3645.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材料二:2007年不同地区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
⑵成都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年功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
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
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1、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14
1989年 16992.3 1376 1999年 82054 5854 2002年 2007年 120332.7 7703 246619 13786 343 134 602 2210 2476 4104
(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6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8分)
15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B 6.B 7.D 8.B 9.B 10.A 11.C 12.A 13.A 14.B 15.B 16.C 17.B 18.B 19.D 20.D 21.D 22.C 23.B 24.D 25.D
26.⑴确定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讲求效率,
将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反对平均主义,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维护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5分)
⑵①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6分)
16
27.⑴材料一说明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以及税收作为
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为实现各项国家职能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材料二说明纳税人在履行自己纳税义务的同时,还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2分)
⑵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分)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2分)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纳税人意识,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产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分) 28.⑴网上查询,访问相关部门、走访有关专家等。(2分)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国家职能的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3分)
⑶本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从增加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提升国防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6分) 29.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
不断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分)
⑵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以及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出现收
17
入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扩大。(3分)②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减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分)
⑶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2分)②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分)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2分)④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2分)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