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我校自去年开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至今日,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的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不管学习那一种高效课堂模式,只要课堂教学效率高,就称的上是高效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关键。这里的“高效课堂”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人类过去的活动,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再加上历史学科历来不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因此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
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在引领学生一步步向学习目标迈进。为保证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别人的优秀课例、经常性的听课借鉴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课前要备好教学设计,并预设在课堂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2、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完成学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果把老师比做篮球教练,学生就好比篮球运动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只需听教练的指导,自己却要身体力行才能提高球技。课后,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好奇心,继续探索老师预设的课后探究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管是那一种教学模式,哪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是高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高中历史的学习,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1、借用一些典故、历史人物或朝代的兴衰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索历史的兴趣。2、收集一些文物或是最新的考古研究资料,让学生明确“论从史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3、适当的穿插课外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些班级从一进门就感觉死气沉沉,都不想开口说话,而一些气氛活跃的班级教学显得格外轻松。高效课堂下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与学生“对话”,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学习气氛才能活跃、浓厚。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正所谓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让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
四、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合理运用。
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种对于历史的认识过程。由于客观的历史事实本身已经过去,无法重演,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也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了解和认识。历史的课堂就应该是分析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要学习和认识历史事实,就必须坚持“论从史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分析史料内容,教会他们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得出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给学生掌握运用、处理史料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课堂才能高效。同时历史教学要把握好讲课的“度”。一节课的内容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在我以往的教学中,看到一些好的资料总会想方设法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下来自己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学应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准,不要为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讲太多的内容。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延伸也要有利于学生接受,不要去追求过多过难的内容。
五、讲课要融入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或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历史学科不仅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还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关于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对所学的历史触动。
如何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个性,老师应带着学生围绕其教学主张不断探究、不断训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我们的历史教学也一定会开辟一片更加宽广的新天地。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新课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历史教学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