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自编讲义(一) 学情分析
学生,男,初三,成绩97/112(150),基础不好,现代文阅读失分严重,写作古板无新意,文言文、诗歌鉴赏靠死记硬背;特别是诗歌鉴赏,极其厌恶,做题时完全没有方法,找不到技巧,答题没步骤,语言没逻辑。学习不自觉,做题粗心马虎,所以成绩不稳定。 应对措施
本次课是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师要指导该生了解诗词鉴赏常考题型、学习每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诗歌鉴赏常用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形成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教师还应该帮助该生梳理有关诗词的其他知识结构、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诗词知识网络,使其对诗词从厌恶到喜欢,知识体系从凌乱到清晰,达到稳步提高成绩的目标。 教学方法 练习---归纳—巩固拓展
【开心哈哈】 古诗词鉴赏歌诀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时代流派要牢记,诗歌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北魏分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两朝爱情缠绵意,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 晓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仇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制胜装备】
1、 掌握诗词鉴赏中“鉴赏语句”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2、 掌握诗歌鉴赏中“综合评价诗歌与作者”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3、 掌握诗词鉴赏中“鉴赏形象(意象)”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战前动员】
生命最大的真谛是享受这个过程,无论生活多忙多累,别忘了同时装点好心情,好好享受这个诗情画意的过程,感受生命的真谛。 【战况分析】
、重点
1、 通过例题引出诗词鉴赏中常见的三种题目,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2、 通过做习题,巩固上述三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3、 诗词鉴赏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学生要掌握该知识点,能够正确使用各种题
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难点 “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情感类”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易错点
表达技巧的应用,意象的赏析。
【扫清障碍】 1、“鉴赏语句”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1)、命题形式:①这首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②名句鉴赏。③某词或某句是全诗的关
键,为什么?④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2)、答题格式(方法、技巧、步骤): ①这首诗某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色+说效果 实例解析: 三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往西北,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题: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些字用的最好?说出理由。
②名句鉴赏。
答题格式:释含义+抓技巧+点作用 实例解析:
问题: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某词或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实例解析: 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④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格式:点特色+析感情 实例解析:
分析《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语言特点。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鉴赏表达技巧”题的方法与技巧 (1)、搞清楚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中所包含的内容。 (2)、答题格式:该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3)、实例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题: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 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鉴赏形象(意象)”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1)、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2)、答题格式:绘景+深层意蕴(思想感情) (3)、实例解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请你用散文的笔调勾勒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早春图景。不少于50字。
4、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 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问题:
①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②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卓越兵法】 1、兵法案例
实例: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他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作战策略
一是描绘(或塑造)的景色(或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3、适用兵法
这首诗“描绘了/(叙述了)/(塑造了)??的景物(场面)(形象),抒发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4、纸上谈兵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09年番禺二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1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诗句都是写花,但所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从这些诗句中,你分别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或心境?(4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沙场点兵】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天净沙·秋思》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物是什么?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什么?与“天涯”相呼应的是什么?最能触发游子之情的是哪一句?体现全曲主旨的是哪一句?(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景物,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景色吗? 【锦旗飘扬】
1、读下面一首诗,说说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战后小结】
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每年的广州市中考题都会涉及,绝大部分以简答题形式 出现,绝少部分以选择题出现,但不管那种形式,都是要在对诗歌进行完整、精确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大;它的题型很多,但归类起来就以上四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重视,重点掌握其方法技巧,将其揣摩透,使其方法达到万能的效果,遇到任何题型都能轻松应对。
参考答案: 【扫清障碍】 1、鉴赏语句 (1)、参考答案:“聚”和“怒”用得最好。聚是聚焦的意思,怒是发怒的意思,“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焦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支边的险要。 (2)、参考答案: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迷”、“没”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的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参考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发诗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4)、参考答案:本诗运用“黑”、“金”、“燕脂”、“紫”、“红”等字眼,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色调鲜明,渲染了一种凝重、惨烈、悲壮的氛围;“黑云压城”,敌军压境,形势危急,但是守军却并未退缩,而是严阵以待。“金鳞开”,铠甲闪着金光,则象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血战到底的决心;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当时他对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采用由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鉴赏意象 参考答案:都城长安的街市被绵绵的雨丝笼罩着,滋润着,小雨细软、滑润、柔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好雨,是仅能“浥轻尘”而不湿衣的细雨。由于小雨的润泽,稚嫩的草芽开始萌发破土了。远远望去,大地隐隐约约地显出一片绿意;走近一看,小草稀疏,却见不到那
一层淡淡的新绿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小试牛刀 (1)、“割”是隔断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
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3)
①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卓越兵法】
1、兵法案例 参考答案:
内容方面:李清照词抒发了诗人在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早已逝世,国破家亡,只身流落江南的情况下的深重愁情;李煜词则抒发了自己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无奈、悲伤和思念故国的忧愁。 写法方面:李清照词句用夸张的比喻来形容“愁”,以舟轻衬愁重,鲜明对比突出痛苦之大,哀愁之深,设想新颖而真切。李后主《虞美人》则是用水之多比喻愁之多,写愁思如一江春水般汪洋浩大,不舍昼夜,无穷无尽,还采用了设问的形式,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纸上谈兵 参考答案:
(1) 浩荡离愁(或“离愁”)。(1分)
(2) ①诗人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2分) ②诗句通过写“花”“草”,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2分) 【沙场点兵】
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两句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写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3、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锦旗飘扬】
1、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 经常与某种事物接触,最熟悉它,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