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浙江经济模式转型和升级,不断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使浙江省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大省,也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省份之一, 其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结构以及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也具有标志性的特点。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984~2010年的贸易与FDI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FDI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 蒙代尔(1957) 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即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是在国际贸易壁垒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特定的轨迹,即所谓的雷布津斯基线(Rybczynski line)进行跨国直接投资,那么这种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的效率或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贸易的完全替代。 日本学者小岛清(1977) 结合日本的实践经验,提出了 FDI 与国际贸易互补效应的小岛模型。小岛清认为投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依次进行:相应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所吸收和普及,进而就可以把东道国潜在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精力创造和开发出新的技术和比较优势,从而使两国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科吉马(Kojima,1978)注意到当在母国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进行国际投资时,出口和FDI将是互补的。这表明,在相对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在对相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进行投资,则FDI是贸易创造型的。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1985)对差异化商品依据垄断竞争模型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他们认为,在要素禀赋差异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由于跨国 1
公司的专有资产(如管理经验、专利和商标等)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此就会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的出口贸易。 Jose Pedro Pontes(2007)认为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在最终产品上消除了贸易成本,但是外资公司却不得不承受日益上涨的中间产品带来的成本。基于此观点,他建立了FDI与贸易的非单调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与贸易成本是非单调关系,对于高价值的贸易成本,FDI与贸易是互补关系,但对于低价值的贸易成本,FDI与对外贸易是相互替代关系。 Jaehwa Lee(2009)利用1975一2004年25个国家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对外贸易、FDI对长期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并使用单位根检验方法比较分析了25个国家从1975一2004年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果显示,长期来看,制造业的生产收敛点与贸易和FDI有关系,并且贸易的影响更大。 J. Pete Neary (2009) 对贸易与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FDI理论相冲突的背景下写作的。他指出,按照传统的理论,当贸易成本下降时,FDI应该是减少的,但这与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相反,20世纪9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使得贸易成本降低,然后FDI迅速增加。但现在FDI是增加的。他认为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FDI直接进入东道国投资建厂是作为一国出口部门存在的。二是跨国并购的增加导致FDI的绿地投资减少了,于是贸易成本下降时,FDI反而增加了。 2.2国内研究 2.2.1对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梁瑞(2008)外商直接投资对四川省对外贸易并没有显著影响。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四川地区引入外商直接投资量的缘故。虽然近年来四川地区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很高,但从引入规模来看,还显得非常不足。正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引入规模过小,其对对外贸易所应有的促进作用就无法表现出来。 刘忠元(2009)研究了FDI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并改善了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但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呈东强西弱的态势,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善于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时鼓励内资企业参与加工贸易和对外加工贸易,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钟晓君(2009)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 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他得出的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是持续稳定的。在运用方差分解法中,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预测方差和进出口贸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预测方差,结果显示出我国正逐渐加速迈向“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格局。 石卫星(2011)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对外贸易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并存在必然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并依据经济理论和常识性的合理推断,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对外贸易存在因果联系。 2.2.2对FDI对浙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胡求光,黄平川(2008)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增长促进了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FDI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存在积极的拉动效应。但是,在外商投资对浙江省贸易带来重要影响的同时,内资企业对浙江参与国际化的贡献水平并不高。因此浙江省引进外资的途径不能光停留在优惠政策吸引方面,而要更加注重外资与本土企业的关联,并使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移植到内资企业,促进本土企业国际化,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郭炳南,欧阳有旺(2009)对浙江省1985一2007年的FDI和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外资企业大都采取“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加工贸易方式投资,从而促进了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并且FDI对贸易的这种影响中,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对出口的影响。最后建议浙江省要继续引进外商投资,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加快经济更加平稳快速的增长。 马陈洲,王克静,袁畅(2011) FDI的集聚效应、当地市场容量、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都对吸引FDI有积极的影响,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吸引FDI有负面的影响。浙江省政府在制定针对FDI的政策时,应该着重考虑上述对吸引FDI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尤其要注重FDI的集聚效应的发挥,使外商直接投资形成一个良性的自我增强过程。另外,要更加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在发挥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同时,尽量减少本地企业对其的“挤出效应” 俞晶(2011)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品和服装制造业等,高技术附加值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却远不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目前浙江省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浙江FDI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FDI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还较低,这表明浙江外资只有“量”的优势,而没有“质”的优势。要继续积极吸引FDI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