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津市红桥区2016高三二模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 4:21: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6高三二模高三历史

第Ι卷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体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3.右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 证明书,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自由贸易政策

4.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5. 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B.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

C.科学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 D.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三历史 第1页 共4页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行政服从于司法 B.立法服从于政治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7.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

8.“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 ?? (她们) 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9.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10.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D.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11.“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C.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高三历史 第2页 共4页

第Ⅱ卷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

——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已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共获得4项技术专利。专利法对发明创造的鼓励和保护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之所以出现在英国的原因。(2分)

材料三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8分) 材料四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

高三历史 第3页 共4页

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500 年至1500 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6 分) (3)综上,对“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4分)

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经济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1875 1887 1898 1899 分)

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格局的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6分)

高三历史 第4页 共4页 国别 中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公司 招商局 太谷、怡和 大阪 瑞记、美最时 船只(艘) 4 7 4 5 吨位 5860 13922 6581 5743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

天津市红桥区2016高三二模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5ob9wmgt5uqa97qry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