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1:44: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

【注】①蚤:通“早”。②昧爽:拂晓。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 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遥望;近之;审视

(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

(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所以可笑。

【解析】【分析】(1)文中屠夫第二天来取肉,先从远处看到树上悬着一个大东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样子,大惊;后来迟疑地走近看,原来是死狼;最后再抬头仔细看,发现狼口

咬住肉,但钩子钩住了狼的腭部。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所以a、b、c三处,应填写的词语分别是:“遥望、近视、细审”。

考点: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思路,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屠夫回头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 ②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③有个屠夫卖肉回来。货:卖;

④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姑:暂且。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①句中重点词有:“黠”,狡猾;“而”,表转折,可是、但是;“顷刻”,一会儿;“毙”,被砍死;“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句意为: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②“时”,当时;“直”,通“值”,价值。句意为: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找鱼。比喻方向不同、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不知变通,贪婪愚蠢,为了眼前蝇头小利白白失了性命,实在愚笨可笑至极!

故答案为:(1)遥望、近之、审视。

(2) 看,视 ; 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卖;暂且。

(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②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呢。(于是由于)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

(4)乙文中的狼缘木求肉、贪婪愚蠢。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理清写作顺序。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解答;

⑵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⑶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答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A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B 。”

【注】①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中“令”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 )

A. 可令二子来 B.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C. 三令五申 D. 巧言令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

(3)①根据语境,将(甲)“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与(乙)“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两句的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

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 ) A. 德行 B. 言语 C. 方正 D. 雅量 【答案】 (1)D

(2)(魏文帝)又问钟会说:“你为什么不出汗?” (3)①A【乙】 B【甲】

②【示例1】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紧张的表现,但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

【示例2】我更喜欢钟会。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而相比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足。 (4)B

【解析】【分析】(1)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令”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D项中的“令”,意思都是“美好”;A项中的“令”,意为“让,使”;B项中的“令”,意为“县令”;C项中的“令”,意为“命令”。故选D。

(2)此句中的得分点有:复,又;卿,你;何以,为什么;汗,出汗。

(3)①理解句意,结合上下文回答。“卿面何以汗?”是问出汗的原因,故A处应填“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卿何以不汗?”是问不出汗的原因,故应填“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②本题要结合二人的性格特点回答。先根据对两人的语言描写分析其性格。两人各有优缺点,要辩证地分析。“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表现出钟毓的老实、守规矩,因为他能如实表达自己出汗的原因。但是他的紧张体现出他的胆小、过于拘谨、不够灵活;“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表现出钟会头脑灵活、机智,在解释自己不出汗的原因的同时,还维护了魏文帝的威严。但是也体现出其过于讨巧、耍滑头、抖机灵的性格。对比两人的优缺点,选取一人作答。

(4)本文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主,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而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7n153bd91oirv327pb3jk4h7sgsg00pu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