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解析:A项,只能说明有HClO存在;B项,Cl2的黄绿色决定了新制氯水的颜色,故说法正确;C
--项,由于加入盐酸时引进了Cl,故不能证明氯水中是否含Cl;D项,氯水黄绿色消失,只能说明Cl2消耗完,而不能说明HClO分子存在。 答案:B
2.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解析:由信息可知钡的性质可由钠和钾的性质来推测。钠和钾都能够与冷水、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而不会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进行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3+
解析: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为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S的干扰,错误。 答案:A
4.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密度:Li
解析: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故B错误;K密度比Na小,C错误;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 -----5.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或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 )。 ------A.Br、I、Cl B.Br、Cl、I ------C.I、Br、Cl D.Cl、I、Br 1 解析:考查有关卤素的知识。①单质氧化性为Cl2>Br2>I2,而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I>Br>Cl;②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溴水颜色为橙色。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 --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加丙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答案:A 6.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强 解析: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有区别的:Li 燃烧生成Li2O;Na燃烧生成 Na2O2;K燃烧生成KO2。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逐渐降低,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答案:A 7.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I2可以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解析:卤素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不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2氧化性非常强,因此与水的反应与其他卤素单质不一样:2F2+2H2O4HF+O2。 答案:B 二、双项选择题 8.将下列物质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KI晶体 C.CCl4 D.Mg 解析:溴水中加入KCl不发生反应,颜色无明显变化,A对;加入KI晶体后,Br2与KI反应置换出I2,溶液颜色加深,B对;加入CCl4后Br2被萃取到下层,水层颜色变浅;加入金属Mg后,金属镁与溴水反应,消耗Br2,颜色变浅。 答案:AB ---9.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答案:BD 三、非选择题 10.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2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4)应该把C中生成的Br2滴入D中,因为试管底部有CCl4,所以还需振荡静置,观察现象;(5)确认C中没有过量氯气,可以排除Cl2与KI溶液反应。 答案:(1)16HCl(浓)+2KMnO42MnCl2+2KCl+5Cl2↑+8H2O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Br2+2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中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