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比例尺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第5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执 教 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五环四步”法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
——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
生学案
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
师导案
【自主学习】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 7 分钟) (一)填空.
1、我们把在图上画的长度和量得的长度,叫图上距离。实际的
)距离和(
)距
)。现在你知
长度,叫实际距离。把这些( 离的(
1 千米=( )米
)厘米 )分米 )毫米
1 米=(
1 分米=(
)就叫做所画平面图的(
1 厘米=(
道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吗?请你用公式写出来比例尺
2、常见的比例尺一般有两类
=
比
30 米=( )厘米 15 千米=( )厘米
比例尺和
300 厘米=( )分米
例尺。
40 毫米=( )厘米 (二)解比例.
10: X===1 :500000
3、比例尺 1: 10000000表示图上 1cm代表实际 4、比例尺 表示图上 1cm代表实际
km.
km.
【导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
(预设约 10分钟)
1、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2. 是什么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导汇报展示】 (预设约 10 分钟)
【汇报展示】
全班交流有疑问的题目,然后全班展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
【导课堂练习】 (预设约 7 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达标检测 】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
例尺是多少?
2、
完成P56页第1、2题。
【拓展延伸】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 6 分钟) 你学到了什么?
学校要建一个长80M、宽60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画图。
(比例
尺1:2000)
板书设计:
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导后反思: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执 教 人 执教时间
本性质
课时 第1课时 审核人 月 日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五环四步”法
学习方法
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
——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
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
师导案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多媒体课件
生学案
【自主学习】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 7 分钟)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4.5∶2.7 10∶6
1.什么叫做比?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2.什么叫做比
值?
【合作探究】
【导课堂探究】
(1)观察教材 40 页的三幅图,这四幅图钟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2)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
(预设约 10分钟)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 还可
1、生独立完成
以找出其他的比例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2、组内交流
( 4)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观察下面这组比例,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4:1.6=60:40
【导汇报展示】 (预设约 10 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
【汇报展示】
你是怎样理解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达标检测 】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 6∶5=30∶25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导课堂练习】 (预设约 7 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 和 9∶12 3.0.5∶0.2 和
2.1.4∶2 和 7∶ 10
4.6.2: 和 7.5∶ 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 和 6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 6 分钟)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请你用 6,12,15 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导后反思:
课题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成反比例的量
课时 第4课时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主备人 审核人
执 教 人 执教时间
月 日
学习 目标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五环四步”法
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
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 学活)
四步:(学、交、练、导)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准备 师导案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多媒体课件
生学案
【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P47页例2表格。 2.那么这里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什么?
【导自主学习】
(预设约 7 分钟) 回忆:成正比例的
量有什么特 征。
3.根据记录的数据,你能发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有什么特点? 4. 表中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个度 300 实际上是什
么呢?那么积都是 300,是一定的,就说明什么是一定的呢? 5.这个关系式该怎样写?指明学生回答,确认并板书: 水的高度X底面积 = 圆柱体积(一定) 【合作探究】
说说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导课堂探究】
(预设约 10分钟)
1、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交流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
【导汇报展示】 【汇报展示】
(预设约 10分钟) (1)在例2中相关联的量是
(( )随着(
)和(
),
)的变化,( )是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