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感
趁着下午一二节没课,赶紧读完了不算太厚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感觉之一是这本书还算有趣,卢梭的语言逻辑清晰却不显晦涩,让平生最讨厌读论文的我也能读下去。
卢梭在书中试图探索最初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不平等的。在此书中刚一开始,他就提出一些人认为“人性本恶”的观点因其前提并非是在人类起源之处而错误的想法。并从野蛮人的时代开始,一步一步,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探讨人类的进步,各种意识的发展,直到不平等的出现。在读这本书时,我的心神也不由自主的随着卢梭平实的语言在人类悠长的时间长河中漫游,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我看到了人类在野蛮人时期是如何同疾病与饥饿挣扎但又易于获得满足与享受天赋的自由,我看到了最初人类的交流、语言的诞生、情感的形成,我看到了农业的兴起、冶金的发展、艺术的进步,我看到了最初家庭的成立、聚落的建立、法律的源生。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从原始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是如何从艰苦的原始生活中一步步繁荣起来,又是如何放弃最初的自由而给自己带上枷锁。还有,我想和卢梭看到的一样,在这个繁荣的世界里人们是如何挣扎与渴望自由。 不平等的极端体现是专制,而专制的表现是阶层上的不平等。阶层的重要划分依据在于权力与金钱。权力的大小有无是不平等的稍弱一级的体现,即强弱的不平等。金钱的多少是不平等最初级的体现,即贫富的不平等。换句话说,在卢梭看来,不平等的三个等级,贫富、强弱、和专制,一层强于一层而又一层基于一层。即不平等最终基于贫富。而在卢梭看来,贫富的产生必然在私有制建立之后才会出现。因为自然社会下的野蛮人绝对没有所有、贫富之类的概念(文章前面的大部分在论证这个问题)。因此,人类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制,得出本文的结论。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无数的先贤们思考了无数的问题,这些有关宇宙的真理 、万物的奥秘,并且得出了极为精简而富含哲理的答案。那么后人又该去想些什么呢?正如我读完这本书后,完全被卢梭的思想所折服,而当我想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却发现无论怎么写都是在复述卢梭的思想,而全无所谓的“感受”。为此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思考这篇读后感该写些什么。有趣的是,我幸运的发现了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卢梭探讨了不平等的过去,那我何不谈谈不平等的现在或未来?
卢梭在文章中提到,没有人会自愿放弃自由带上枷锁,专制的产生其实是一种异化。最初聚落,或村庄的一个领袖的产生目的是领导大家,保护大家的自由。人们以一种契约性的方式给予他这种领导地位,而他保障人们的自由。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我们需要一个国王是因为我们不想要一个主人”。这是最初的一种形态,而专制是之后的异化。卢梭还谈到,专制由民主与共和打破(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最终会还与人们自由。于是问题出现了:平等怎么办?不平等的根源依然存在。
就我看来,卢梭的有趣之处在于,他看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而他似乎对如何根除不平等毫无兴趣。看看现在就知道了,州官处处放火,强梁夜夜欢歌。现在的社会谈不上专制,却也说不上平等。金钱与权力的不平等仍在,而且在卢梭看来,只要人类社会依旧在发展,不回归到自然社会,那么不平等便会一直存在。这是人类在发展中加之于自己的枷锁。
不平等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不平等的现在,也是它的未来。但我想,也许,我们可以追求某种程度上的平等,例如人人之间的平等,权利与权力的平等······
卓法1501 刘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