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8:35: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4 320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院内感染率。结果 本组共26例存在院内感染,其中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发生感染,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其余21例为呼吸道感染。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积极采取相关对策,对降低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

回顾性分析心血管内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出院4 320例患者,有26例发生院内感染,其中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发生感染,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其余21例为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如患者入院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前5个环节的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间所实施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等都与护理人员密不可分。因此,护理人员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医院感染管理也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护理工作中,控制医院内感染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若再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工作,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将会更有效地得到控制。现将该组院内感染的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心血管内科出院的4 320例患者,年龄16~90岁,入院病因:心肌病或心肌病合并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脏病或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心肌炎或心肌炎合并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

1.2 方法 该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定义:患者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出现体温升高或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征象;患者虽因合并呼吸道感染入院,但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心包穿刺留置管及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置管3~5 d,置管处皮肤发红。

2 结果

按此方法分析共有26例发生院内感染。26例患者中有14例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该14例患者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住一病房;7例患者入院时合并呼吸道感染,该7例患者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共住一病房;120例使用了超声雾化器有1例出现感染加重;20例患者使用了呼吸机,2例出现感染加重;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及30例中心静脉置管各有1例出现置管处皮肤发红,拔出导

管及时处理局部皮肤,5 d后发红处皮肤痊愈。

3 讨论

3.1 原因评估

3.1.1 护理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意识不强,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3.1.2 对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不能全面了解,主要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不够清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常用的消毒方法、检测方法不够熟悉,对医院内感染管理的质控要求不完全了解。

3.1.3 缺乏“慎独”精神(慎独:护士在任何情况都忠实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的事,应具有高度自觉性、一贯性、坚定性[1]),表现为单独上班时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2 对策

3.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有些护理人员在给新入院患者安排病房时不考虑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此患者就可能是发生院内感染的根源,所以要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患者所住护理单元,该组14例患者入院时没有呼吸道感染,他们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共住同一病房,结果出现感染加重,因而应尽量安排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住单间病房或小病房,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院感意识是做好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前提。

3.2.2 加强培训,提高医院内感染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笔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实习护士、新分入新调入的护士、在岗护士以及一些重点岗位的护士,分别拟定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培训医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如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医院内二重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学习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等[2]。重点组织学习与本科室密切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如呼吸道的管理、呼吸机及其管道的保养与消毒;心包留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护理;超声雾化器及其管道的消毒与管理等。分期、分批定期学习,严格考试,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使护理人员真正掌握上述院感知识及护理知识。通过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预防、治疗医院内感染的方法,熟悉医院内感染的质量控制标准,强化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3.2.3 加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该组患者有120例使用了超声雾化器,其中仅1例出现感染加重,雾化管道我们均严格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这1例患者可能是由于戊二醛消毒浓度不够引起。2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2例出现

了感染加重,可能是使用呼吸机导致的相关性肺炎。呼吸环路每7 d更换一次,使用后的管道亦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并严格执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吸痰护理常规。因此对消毒剂认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保证消毒灭菌的必要之举。一次性用物必须严格检查其包装、质量和效期。

3.2.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该组患者120例使用超声雾化器有1例出现感染加重,28例心包穿刺留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30例中心静脉置管有1例发生感染,这些都有不排除是由于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无菌观念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重环节质量。

3.2.4.1 护理人员在执行注射、输液、输血、导尿、超声雾化等技术操作以及接触人体的皮肤、黏膜时应严格持无菌观念,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预防因操作不当而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3.2.4.2 加强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口腔及胃肠道感染等。

3.2.4.3 在进行中心静脉及外周静脉插管时严格掌握插管指征,选择好置管材料与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置管后的护理,预防血管相关感染。

3.2.4.4 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手术中执行好无菌技术,手术后做好伤口护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3.2.4.5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分类放置医疗废物,损伤性废物用利器盒包装,接触锐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因在工作中意外伤害而引起自身感染,一旦被利器物损伤,立即处理并备案。

3.2.4.6 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应用原则、注意药物的给药时间、注意抗菌药物的配伍问题、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将观察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医生,医生可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严防因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4 结论

通过对该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各环节质量的监控尤为重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虽然确保患者安全是消毒灭菌工作的首要职责[3],但医院内感染管理绝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事,也不仅是消毒供应室的事,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护理人员都密切相关,应明确自己在医院内感染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培养护理人员具备“慎独”精神,加强责任心,在单独上班时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及操作规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细菌的变异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医院内感染成为影响医疗效果和医院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规范的培训,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是做好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前提,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丁言雯.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2 袁玉华,包家明.医院内感染管理教学周目标的编制及应用.护理学杂志,2001,16 (4):249.

3 陆益斌,黄靖雄.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7,7 (1):16.

4 潘经山.现代护理管理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5.

搜索更多关于: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的文档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fbb3by4d1j03u4hzb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