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美术作品,更是人类史上寻找人类定位意义的哲学杰作。这幅素描中所画的男子形象被世界公认为是最完美的人体黄金比例。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张画,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这张画大概从一五〇三年画到一五〇七年,逐渐脱离了“吉奥孔达夫人”,从肖像画转变为一件充满隐喻和象征的作品。许多学者发现《蒙娜丽莎》谜语一般的笑容下隐藏着达芬奇的自画像。一个美丽女人的笑容下掩盖着一个衰老男人忧伤的面容。
一五一六年,垂垂老矣的达芬奇,画出了一幅诡异的《施洗者圣约翰》。施洗约翰在旷野中苦修,瘦苦嶙峋、邋遢不堪。然而在这幅画中,圣约翰胴体丰腴滑腻如女性。这个肉体充满世俗的欲望,充满爱与被爱的渴望。这件晚年的作品透露着达芬奇多重矛盾的复杂世界。男性女性,苦修逸乐,老年青春,升华堕落,忠实背叛,喜悦忧伤,爱恨······达芬奇最后看到的也许是一个两面而一体的世界,在现世中对立而且矛盾的两端,似乎在他理念的世界都可以统合起来了。
同年,达芬奇为自己作了一副《自画像》。比起在一四八一年二十九岁的自画像,他的容貌改变了很多。他的额头很宽,好像容纳着许多思考,好像在平静下面仍然波涛汹涌。眼眶里深邃又锐利的眼神,好像还饱蓄着热情,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对美的渴望,对生命永不止息的爱与凝视。
他的好朋友瓦萨里在传记里形容:“他脸上的美,使哀伤者得以平静。” 他在遗嘱中写道:“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悔。”
三、巨人长眠
一五一八年五月二日,达芬奇于法国昂布瓦兹逝世。弟子梅尔济遵从达芬奇的叮咛,慎重处理他生前留下的六千件小纸片上的手稿,那里面包含了五百年来引领人类走向不同领域的科学、哲学和美学的探讨的精华。
这些手稿现在分别珍藏在巴黎、伦敦、温莎宫、米兰和都兰等地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内。后人依据他的手稿整理出版了四部书,即《水的流动与测量》、《鸟的飞翔》、《生理解剖学》和《论绘画》。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理论家,他把解剖、透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的技法知识,整理、归纳、总结成科学的法则。因此,他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发展和丰富了前人的金字塔构图法,他还采用了山水衬景空气透视法,
5
色阶微妙变化的高度晕染法。
他在论述艺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时强调指出,艺术作品不仅限于“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应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中观察和选择美的有价值的部分加以表现;艺术家要善于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和思想,即“心灵”。
他的名著《论绘画》就是总结了文艺复兴时代的现实主义经验,对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说,达芬奇昏迷中问了弟子一句:“我这一生,到底有没有成就什么?” 达芬奇或许是一个永远破解不了的密码。
参考文献:
蒋勋《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月 王芳《金色畅想:佛罗伦萨画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7月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