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9:4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相对应的地貌。 【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利用地质构造的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近几年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地质作用的概念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判断方法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2.教学难点

读图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区分褶皱和断层、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法运用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问导学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许多万年之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你还能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教师提问:那么,地壳为何会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从而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一、地质作用 [探究活动1]

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地表形态图片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貌的成因。 概念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火山喷发:内力作用 黄土高原:风蚀和水蚀 地震灾害:内力作用 虎跳峡:水蚀,切割 石钟乳:水的侵蚀

沙丘:风蚀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刚才图片中的那些地表形态的直接成因吗?请将讨论后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请再列举些其他地表形态的实例。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等→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分类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同时进行,以内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趋近平坦。

3、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沟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探究活动2]

继续结合刚才的图片,请同学们将这些地表形态的成因按照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进行分类。 [探究活动3]

将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3、变质作用

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

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相对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中的物质运动属于微观尺度。 [讨论问题]

下面演示的是在不同类型的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地表形态变化,请分析它们所对应的内力作用类型,并试着说说变化的过程。

火山喷发时涌出的岩浆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在冷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用肉眼能看到这些变化吗?

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形态特征 构造地貌 褶 皱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常成山岭,但因顶部受到张力有被侵蚀成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常成山谷,但因槽部受挤坚实反而成山岭

断 层 地垒

中间岩块上升

(黑板上绘图示范)

块状山地或高地(庐山、泰山)

地堑

中间岩块下沉

(黑板上绘图示范)

谷地或低地(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陡崖

一侧上升另一侧下沉 (黑板上绘图示范)

悬崖陡壁(华山北坡大陡崖)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想一想]

石灰岩和大理岩是通过什么作用进行转化的?这种转变过程为什么叫变质作用? [想一想]

请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火山地震带”的知识,并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地壳运动的成因和过程。 [想一想]

同学们能画出造成这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方向吗?褶皱的形成和板块构造理论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想一想]

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际案例,请同学们思考今天所学的知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资料一

2009年11月2日上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资料二

地震学家警告称,德黑兰将来可能遭遇八级大地震的袭击。由于担心德黑兰发生大地震,伊朗最高仲裁机构权力委员会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批准了一个迁都计划。不过现在还不清楚,是准备重建一个新首都,还是直接迁往现有的城市。 四、课堂小结

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②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以简要的总结为:岩浆变为各类岩石,各类岩石又变为新的岩浆的

过程。

③地壳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藏,原因也即在此。 【课堂练习、巩固新课】

1、根据褶皱地貌形成的原理,人们应该选择什么位置修建过山隧道? 背斜修建隧道,向斜地质结构不稳定。 2、天然气?石油?地下水? 背斜找油,向斜找水。 六、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2.分析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3.分析背斜和向斜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采用图示式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思路。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通过了解褶皱和断层的不同形态,让学生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不同的地貌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再通过外力作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地貌不纯粹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还有外力在起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地貌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节地理课堂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完美教学。

搜索更多关于: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 的文档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l0x6avz67wp9920czo7b3ef97wu60102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